花園煤礦在區隊管理中堅持將內部市場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區隊節約意識和成本意識,堅決打破區隊工資分配“大鍋飯”局面,營造出“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良好氛圍,取得較好成效。
花園煤礦掘進工區樹立“市場化思維”,不斷提升區隊內部市場化管理的“含金量”,嚴格制定工程質量考核制度、人員劃分清單等精益管理規范,讓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好得實惠,切實發揮獎勤罰懶的經濟杠桿作用。“今天我配合電工,對電纜進行吊掛及標準化整改,得到了50分;在班末收拾料場衛生,得到了40分。”職工王子偉在保質保量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幫助工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干得多、工區獎勵就多,上個月工資比其他工友多拿了700元,切實嘗到了多勞多得的“甜頭”。
對區隊職工來說,根據當班完成的工作量,每天就可以知道自己當班的收入,心里有了明白賬,干起活來甭提有多帶勁兒了。同樣,該干的工作未保質保量完成,或工程質量不過關,或文明生產不達標,市場化考核也會以扣罰“割肉”的形式為自己敲響警鐘,既要“干好活” 也要“算好賬”。
在實行內部市場后,掘進工區打破了因工作范圍界定不清,對業務范圍以外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局面,激發了全員“找活干、掙工資”的思想。在掘進工區維修大院,兩名職工正忙著檢修排水管路。現如今區隊通過制定回收、修舊利廢管理制度,全員的“節約創新”蔚然成風,不僅可以減少材料費用,且個人還能得到獎勵,形成了人人抓節約、人人降成本的濃厚氛圍。
“市場化考核好似一根無形的“策馬鞭”,派活干變搶活干,工資做加法,干好有獎勵,干不好有考核,職工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掘進工區區長馬艷斌說道。
文︱黃兆勝(花園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