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煤礦大力實施科技興安、科技創新戰略,強化“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的工作理念,引進完善單軌吊運輸系統,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突破工作面安撤技術瓶頸,實現了整體支架從待回撤工作面到待安裝工作面的“一站導通式吊裝運輸”模式。
金橋煤礦實施的單軌吊新型輔助運輸方式,因其突破傳統輔助運輸方式,減少現場作業人員,提高運輸效率,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逐漸成為主流運輸方式。2019年,該礦超前謀劃在礦井四采區引進單軌吊運輸系統,并通過不斷完善,形成了單軌吊運輸環網。
2022年,金橋煤礦面臨4303工作面設備轉運至4316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工作。該礦機電技術科聯合生產技術科多次到現場研究回撤新工藝,確定了工作面內單軌吊運行的可行性,果斷按下“快進鍵”,通過優化回撤創條件工藝,首次采用柔性網連接,優化停采設計,使其具備單軌吊安裝條件,切眼內安裝單軌吊梁,單軌吊實現搬面導通式工藝革命,跑出安撤運輸變革發展“加速度”。“以前采區運輸靠的是小絞車,安裝、回撤工作面運輸機械設備,特別是綜采綜掘設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時安一個面得裝6、7部絞車,運輸戰線長,來回倒車效率低,而且還不安全。”金橋煤礦準備工區區長介紹說。
現階段,單軌吊可直接將工作面設備從4303切眼運出,節省了設備拖運過程,使運輸效率提高了60%以上,為礦井生產接續奠定了基礎。準備工區職工張廣華高興地說:“從事煤礦工作20余年,第一次在回撤工作面上見到了單軌吊車,設備整體運輸到4316工作面,減少了安裝拆解環節,用上了單軌吊,區隊的活好干了。”
該工藝運行后,安裝工作面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安全系數提高了,設備、材料運輸可一步到位,特別是可實現液壓支架的整體搬運,減少了工作面支架完好的時間,為下一步綜采工作面的正式生產奠定了基礎。
文丨王永峰 圖丨孫歡歡(金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