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16工作面初采期間,工作面落差92m,工作面平均傾角24°,局部傾角33°,屬于大傾角回采。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我們礦首創完成12區鋰電池單軌吊大傾角工作面支架整架運輸安全先例,安裝提速30%以上。”該礦綜采一區負責人陳凡剛說。
近年來,霄云煤礦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聚焦基層微治理,積極開展“標桿區隊、明星班組”創建活動,將“區隊自治、班組管理、員工自律”引向深入,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同時,不斷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持續加強現場工程質量管控、技術管理等,有效形成了用“數據說話”的管理模式,并通過數據強化,精準提升1316工作面“采煤工效”。
抓住“牛鼻子”,用“數據”精準管控煤流現場
“我們用數據管控煤流系統,工作面生產期間每隔10分鐘記錄一次一、二部皮帶及轉載機的電流等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調整工作面煤量,并通過設備運行負荷情況,及時調整采煤機牽引速度。”該礦綜采一區技術人員說。
在工作現場,該礦綜采一區電站人員時刻關注轉載機電流,電流超過55A時,及時通知工作面減小煤(矸)量,電流低于45A時,及時通知工作面增加煤(矸)量;并采取分段割煤,將工作面分為五段,每段規定用時,有效提高割煤效率,減少割煤時間。目前,該工區通過電流及分段割煤用時的管控,工作面割煤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提升至4小時,大幅提升了工作面割煤效率。
此外,該礦還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預想、預判,每月對工作面及兩順槽超前200m范圍內地質情況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前做好創條件工作。“相較于兩年前,我們工區在礦領導的指導下,通過逐步采取一些列提效措施,實施精準管控,綜采工作面回采效率提升了2.6倍,同時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改善了作業環境。”該礦綜采一區生產班班長說。
提升“標準化”,嚴格落實“三直兩平一凈兩暢通”
據綜采一區黨支部書記肖桂龍介紹,在生產現場,該工區嚴格控制采高,嚴格落實工作面“三直兩平一凈兩暢通”,嚴控留底煤,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支架狀態和推溜方式,拉移支架時嚴格把關,嚴格控制支架角度和鄰近支架關系,確保工程質量動態達標。
為進一步提高職工標準化意識,該礦綜采一區利用班前會、礦學習日學標準,讓所有職工知標準、懂標準、用標準;管理人員在班前會和工作現場安排每項工作均強調標準,并嚴格考核落實,同時加強工程質量考核。在標準化提升方面,該工區打造出1316工作面電站、操作流程宣貫走廊、水倉、限員站等亮點工程,既美化了作業環境,又提升了礦井標準化建設水平。
目前,該礦還多次完善考核機制,進一步細化分工,在保證完成生產任務的情況下,加大對零星工程劃分比例;同時優化激勵措施,通過正激勵的方式,對完成任務較好、施工標準較高、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參加上級活動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加分獎勵,旨在提高區隊、班組、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凝心聚力,確保高標準、高效率完成集團公司和礦下達的所有目標任務。
找到“金鑰匙”,“提品增技”見成效
“我們把1316工作面面寬由150米優化為200米,延長服務時長3.5個月,多回收資源20萬噸,創效2.2億,多措并舉做實降本增效工作,全力以赴實現了質效雙提升,并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預想、預判,有效提高了礦井安全生產動態管控的能力,確保工作面正規循環作業。”該礦黨委書記、礦長詹召偉說。
該礦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及工作成效,1316采煤工作面合理編排生產組織,超前研判生產全過程的風險隱患,從防倒、防滑、防歪、防滾落等方面制定專項特別規定。不僅如此,該礦還不斷提高各工區對設備檢修的質量,同時,持續提升區隊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能和知識水平,通過認真學習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方法,確保充分發揮設備優勢,有效提高順槽效率。
下一步,該礦將繼續緊跟集團公司整體布局,不斷優化生產組織、作業方式,確保工作面整體有序推進度,并對重點區域,重點盯靠,不斷提升區隊的自主管理能力,確保工作面的正規循環,全力以赴提高礦井精采細采水平,提高采煤工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區隊力量。
文/圖丨王遠征 宋慶爽 孫亞曼(霄云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