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陽城電廠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無監控不作業”理念,結合發電生產實際,建設以發電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為基礎,以管控一體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平臺的“電子圍欄”項目,推動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針對電廠氨水罐區、燃油罐區、6KV配電室等不同生產區域監控的特點,我們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分為室外廠區建筑無人機航拍傾斜攝影三維建模、室內內部結構建模、關鍵設施設備外形建模三個層次;在廠區內主要道路、生產區域安裝高清人臉抓拍攝像機,采用了超腦AI服務器作為系統主控,能夠對前端的視頻內容進行實時分析,發現異常就會自動報警提示,實現了對廠區內人員活動的動態管控。”發電技術科負責人說。
該系統具備AI視頻智能識別、人員精準定位、智能巡檢語音預警等功能,能夠分析人員違規行為并報警,實現了對電廠出入口、周界、重要生產區域的縱深立體化防護。系統根據人員的工作性質確定其通行級別和允許通行的時段,針對不同的受控人員設置了不同的區域活動權限,將人員的活動范圍限制在與權限相對應的區域內,有效杜絕了外來人員隨意進入受控區域、作業人員誤入帶電間隔、無許可權限作業等情況的發生,確保現場可控在控。
“與以往的巡邏式管理相比,我們可以通過系統對黑名單人員或限制活動區域人員進行24小時監管,同時對廠區內不戴安全帽、抽煙行為進行實時抓拍,并及時報警提醒,在加強人員管控力度,消除管理漏洞的同時,極大地節約了人力資源。”電廠負責人介紹。
據悉,該“電子圍欄”項目還涵蓋了熱成像在線測溫、輸煤系統測溫等功能。工作人員在煤倉安裝了熱成像攝像機,實現了對煤堆溫度的實時監控;在容易發生泄漏事故的氨水罐區安裝了先進的光譜分析攝像機,實現了氨氣濃度與現場影像的同步監測,有效提升巡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保障了設備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
文/圖丨鄧毅 鄒磊(陽城煤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