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綠色低碳循環智控中心車間內制漿機的高速運行,以及井下TDS干選系統的煤矸分選,11月11日,義橋煤礦運用TDS智能干選系統+“連采連充”新工藝,成功完成對C5301工作面巷道試充填工作,按下了綠色礦山“加速鍵”。
“該工藝采用‘連采連充’充填分塊段跳躍式分序次開采方式,采用自流體密實充填工藝。利用井下TDS智能干選系統篩選出的矸石,經破碎機破碎成粒徑小于300mm的充填矸石后排入矸石倉,破碎后成為充填骨料,經返矸皮帶與地面綠色低碳循環智控中心自動化制漿系統混合水泥、粉煤灰制備的漿液,分別通過皮帶和管路輸送到充填巷道口混合,利用漿液蠕動性,形成“泥石流”填充漿液,借助煤層傾角實現自流接頂,從而有效支撐控制管理頂板。”該礦機電礦長郭金星介紹。
義橋煤礦地面充填制漿系統是自動化控制制漿注漿系統,主要由儲料系統、充填材料輸送系統、高速制漿系統和漿液緩沖儲存系統組成。針對不同的煤質特征,TDS智能干選系統與之建立相適應的分析模型,利用X射線源穿透力原理,經過數據分析,對煤與矸石進行數字化識別,最終通過智能排矸系統將煤矸分離。
“通過實施TDS干選和‘連采連充’項目,提高了礦井出井原煤煤質和主井提升效率,減少了主運輸系統的無效運輸。”運輸工區生產班班長王峰說道。井下TDS智能干選和矸石充填系統的構建,形成了煤矸智能識別分選、矸石分級破碎、矸石充填的新開采模式,具有減少矸石排放量、置換條帶煤柱、減小地面沉降等多項優勢,對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保護周邊環境均有較強積極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通過專家評審計算,井下每年選出的8萬噸矸石直接進行充填,可置換8萬噸優質原煤,平均成本約200元/噸,一年可增加直接經濟效益5600萬元。預計可解放建下壓覆資源130萬噸,礦井服務年限延長1.5年,增加間接經濟效益約9.1億元,實現礦井發展與環保工作協同共進,推進“綠色礦山”步伐提速,讓企業走上“只提煤,不提矸、以矸換煤、綠色開采”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文/圖丨張洋 柴新斌(義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