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完成修舊利廢30余項,節約金額180萬元;節支降耗20余項,節約金額150萬元;外委轉自修10余項,節約外委資金110萬……開關類、電液控類維修合格率達100%,創效金額約90萬元。”
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機電維修廠節支降耗、降本增效成果最好的展示。為了進一步提升礦井經濟效益,機電維修廠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導向,以修舊利廢為發力點,通過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為礦井降低成本貢獻力量。
勤儉持家“過日子”
報廢的槽鋼當底托,廢舊的鋼板做卡槽,不要的鏈子當掛鉤,掛在拋光機里面,輕微旋轉的“槽鋼”清理架,在機器的震動下是那么的“耀眼”……而這樣的作品,在機電維修廠比比皆是。
“以前被我們‘下崗’的廢品,現在經過職工們的創新制成的清理架、拆裝架等作品,以更高的價值延續它的存在。”機電維修廠仲波講道。
變形的鐵盤,稍一“整容”就能“起死回生”;花個幾十元,就能讓壞了的分線盒“再就業”……現如今,這樣的勤儉節約在該廠隨處可見,職工們通過“修舊利廢”,對拆卸下來的設備認真檢修,在確保質量達到安全生產標準的前提下,實施更換配件等措施,使舊設備換新顏,在提高職工技能水平的同時,也為礦井節約了不必要的額外支出。
攻堅克難“出點子”
該廠主要承擔礦井機電設備、生產加工件的修配工作,液壓設備的維修是廠區的工作重點之一。“電液控系統作為支架的核心部位,技術難度大,每套支架的電液控系統外委維修費就要2萬元左右甚至更多。”副廠長錢道運說道。回憶第一次自主維修電液控,參與自主維修的內線班張博等人現在還是記憶猶新。2022年,礦井急需維修井下在用的ZF4400液壓支架,選派外委搶修時間緊,費用高,自主維修技術又不成熟,這成了當時困擾礦井的一道難題,最終,機電維修廠接到了自主維修的生產任務。
“臨危受命,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完成這項任務,保障礦井的安裝接續正常!”動員會上,廠長仲波號召道。
大家通過認真研讀液壓支架說明書及內部結構說明,查詢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創新應用了內科聽診器原理,快速精準判斷閥組串液的具體部位。在干凈的環境下徹底解決了閥組串液的技術難題,僅此項工作就為礦井節約資金150余萬元。
“這是機電維修廠第一次自主維修電液控,是技術的突破,實現了液壓設備從外修到自修的轉變。”廠長仲波興奮地說。
精細管理“亮法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成功的保證。為了讓職工牢固樹立節支降耗思想,該廠通過班前會、集中學習日、微信群和宣傳欄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做好節支降本增效宣傳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形勢教育,引導干部職工認清形勢、立足崗位、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小事做起,增強主人翁意識,形成“人人講節約、人人反浪費”的良好氛圍。
“配件管理要的就是心細,出入庫臺賬一定要記錄清楚,只要將材料合理利用,利潤就出來了。”倉庫管理員周忠換對身邊的同事說。
同時,該廠根據生產任務合理規劃作業場地,物料擺放合理,避免搬運次數過多,避免交叉作業,提高作業工序間的銜接性,減少吊裝、轉運成本。同時,實行修舊利廢正激勵機制,牢固樹立“省下的就是賺來的”思想,讓職工利益和修舊利廢的效益息息相關,極大地提升了職工節支降耗的熱情,形成了“能用不領新,能修不丟棄”的氛圍,減少不必要的消耗。
文/圖丨王傳趁(機電維修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