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一雙老式帆布鞋,身著略微褪色的工作服,悉心安排協調運河煤礦洗煤廠的大小事宜,這是邵峰的工作日常。談起獲得2023年度濟寧能源“科技創新成果獎”的事跡,邵峰謙遜地說:“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在他看來,團隊的合作與每個人的付出才是成功的關鍵。
從采掘一線到科創廠長——腳踏實地 砥礪前行
從落陵煤礦到運河煤礦,從奮戰于采掘一線到致力于科學技術研發,邵峰這一路走來,雖歷盡坎坷波折,卻是腳踏實地,初心未改。1998年,邵峰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走進了落陵煤礦,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這段艱苦但磨煉意志的時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落陵精神在邵峰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成為了他在科技創新、提質增效道路上的不竭動力。
從落陵煤礦到運河煤礦,邵峰的職業步伐如同他的工作態度般充實而堅定。在運河煤礦,他從一線崗位做起,輾轉了多個工區,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正是這種扎實的工作基礎,讓他在后來的創新和管理中游刃有余。每一處設備的運轉、每一個工序的改進,邵峰都傾注了心血。他深知,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才能真正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
“改革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提質增效。”秉持著這份信念,邵峰推動了多項創新技術在運河煤礦洗煤廠落地實施,切實推動了洗煤廠提質創效。
改革創新謀發展——科技引航 提質增效
隨著對洗煤行業的深入了解,邵峰積極探索,投身于技術創新之中。在這個過程中,邵峰面臨著諸多挑戰。去年,邵峰引領團隊研發塊煤破碎反洗系統和智能巡檢機器人,他親自參與從設計到應用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技術的每一項細節都符合實際需求。但是,廠房設備的陳舊和現有布局的改造都給技術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他以科學的決策和嚴謹的態度,帶領團隊逐步攻克難關,最終成功實現了技術的落地。
塊煤破碎反洗系統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大粒度煤碳夾灰解離不充分的問題,顯著提升了優質低灰精煤的回收效率,還有效控制了中煤產品中的精煤損失,使得生產過程的調控更加靈活,精煤灰分指標更加穩定,提升了經濟效益。數據分析,目前中煤產率由10%降低至平均2.95%左右,精煤產率提升了0.93%,這一改進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和資源利用率。
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后,能夠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員現場巡查,實時采集、存儲、傳輸入倉皮帶輸送機的圖像、聲音及溫度等數據,通過對數據的運算分析,精準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如遇異常情況能夠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大大減少煤流提運過程中的非正常停機率,為洗煤廠安全、穩定運行筑起一道高科技“智能防線”。
同心勠力贏未來——團結協作 互信篤行
邵峰的事跡不僅是個人成就的體現,更是團隊合作和科技創新精神的真實寫照。盡管取得了諸多成績,邵峰始終保持低調,將榮譽歸功于團隊,他的謙遜與務實也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他說:“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引擎,團隊是成功的保障。”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他鼓勵團隊成員敢于創新、勇于挑戰,始終保持著不畏困難、敢于探索的精神。在邵峰的領導下,運河煤礦洗煤廠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和干事創業的廠區班組文化品牌。
邵峰說:“我能做到的就是認真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情。只有我先做到,才能帶動廠區中的職工們。大家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一理念不僅提升了職工的凝聚力,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運河煤礦黨委書記、礦長尹聰表示:“邵峰同志始終堅持以創新為驅動,以團隊為依托,以質量為核心,不僅在技術領域做出了顯著貢獻,也在工作實踐中起到了榜樣引領作用。”
邵峰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深厚的團隊合作意識,成為運河煤礦洗煤廠的一面旗幟。他的故事,正是運河煤礦的企業文化中的“想事、干事、成事”理念的真實寫照,激勵著每一位員工,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卓越,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突破自我,共同為企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文 | 張雨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