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吸取各類隱蔽致災因素引起的事故教訓,落實《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于加強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文件要求,全面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2月21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陜西局組織專家對公司《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進行了線上評審。
為做好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全面、精準,公司超前謀劃制定《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方案》,嚴格按照《方案》對礦井隱蔽致災因素進行普查,尤其重點對礦井采空區、廢棄老窯、封閉不良鉆孔、斷層、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區、導水裂縫帶、地表水體、地下含水體、井下火區、天窗不良地質體等隱蔽致災因素開展了普查。此次普查工作主要累計投入完成地面水文地質補勘施工水文鉆孔7個,留設水文長觀孔5個,累計鉆探進尺1395.4米,完成抽水試驗12層次,壓水試驗4層次,注水試驗1層次,示蹤劑投放試驗2次;完成井下物探瞬變電磁探測進尺2480米,井下超前鉆探探測進尺2480米,完成井下物探異常區驗證鉆孔9個,累計鉆進進尺1211米等。評審會上,專家組認真聽取了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開展情況匯報、審閱相關材料。專家組認為,公司隱蔽致災因素調查內容全面,采掘接續合理。
下一步,公司將按照專家組審查意見修訂完善《報告》,同時結合礦井實際,針對存在的隱蔽致災因素,制定防范和治理措施,嚴格執行,落實到位,為礦井安全持續高效發展夯實基礎。
圖/文 |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