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濟寧的任城,歡迎來到我們的新港口,濟寧能源龍拱港。龍拱港位于新兗鐵路與京杭運河的交匯處,港口先行建設10個2000噸級泊位,建成后將達到80萬標箱年吞吐能力,整個港口的年吞吐量就超過了2000萬噸,將成為江北內河最大的智能化集裝箱示范港……”日前,龍拱港董事長蔣凌強介紹了這座即將開港的新港口。
在這座江北內河最大的智能化集裝箱示范港,讓人禁不住想要深入了解一下,究竟是哪些人要在保障這個“通江達海,聯接世界”的港口運行中“挑大梁”呢?
閘口操作員
走進龍拱港,一道無人閘口映入眼簾,這是碼頭與外來集裝箱卡車進行“交接”的首道關口,位處“公轉水”的“咽喉之地”,清晰地劃定了港口內外的“楚河漢界”。“閘口操作員”當仁不讓地接過了開航運營的“第一棒”,他們負責審核集裝箱單證,對進出場集裝箱“體檢”,錄入集裝箱的完好程度等信息,檢查作業區域的交通與安全。
堆場計劃員
穿過閘口,整齊堆放的集裝箱,猶如一面“鋼鐵城墻”,蔚為壯觀。“堆場計劃員”是一道道“城墻”的建設者之一,他們承擔著集裝箱移箱、倒箱、驗箱等任務,讓提箱、交箱、裝船、卸船能夠有足夠的場地和空間。筆者通過了解得知,集裝箱到港時,是無序的、隨機的,但需要依次“排隊”裝船。在堆場計劃員的腦海中,一定是有一張“三維立體空間圖”,他們把準重箱和輕箱堆放規律,通過科學合理的調配,有效減少作業沖突及翻倒率,大幅提高裝船效率,為最佳配載打好堅實基礎。
配載計劃員
來到“城墻”腳下,一名手持文件夾的工作人員正在認真核對著堆場內集裝箱的信息,他是“配載計劃員”。配載,指的是充分利用船舶的載質量和容積,采用先進的裝載方法,合理安排貨物的裝載。配載堅持最基本的原則是輕重搭配,實現無限接近于限定載重量和限定體積數的最大值,同時還要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配載計劃”是集裝箱水路運輸環節的“核心”崗位,負責讓成百上千個待裝的集裝箱在船舶上“對號入座”。經過詢問得知,讓每一個集裝箱找到屬于自己的“家”并非易事,需要統籌考慮安全、穩定、空間、高效等多種必須滿足的要素。配載員對每一艘船舶、每一個集裝箱、每一處空間如數家珍、了如指掌,從容應對這項嚴謹的工作。
場橋司機
順著“城墻”向上看去,一臺巨大的軌道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正在抓箱,在港口工作的人習慣叫它“場橋”。只見它在跨度40米的堆場中左右騰挪、身手敏捷,忙得不亦樂乎。在已建成的4個堆場上都配套裝設了1臺場橋,這里的場橋借助5G網絡、視頻、傳感器和控制技術,直接從生產管理系統(TOS)讀取命令,各個工作機構均是自動化運行,能夠自動優化和分配,將人工參與時間降到了最短。“場橋司機”時刻監控著場橋的運行狀況,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集中控制室內隨時介入完成遠程操控,而且一名司機最多可操控4臺場橋。
岸橋司機
在堆場南側,與場橋有一墻之隔,遙相呼應的是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也稱岸橋。岸橋就像佇立在碼頭上的巨型手臂,將集裝箱“拿”到靜靜等候在岸邊的內部集裝箱卡車上。“一開始,我們完成1個自然箱的調運,平均用時是4分鐘。”“岸橋司機”吳麗介紹說,“我們利用開港前試運行的這段時間反復練習,現在完成這個動作平均用時是3分鐘。”從調度負責人黃貴永那里得知,集裝箱裝卸都是以秒進行計算的,縮短的這1分鐘,意義非同一般。據了解,這里的岸橋也將經過調試,最終實現自動化、無人化。
船舶指揮員
在岸邊停靠的船舶上,一名手持對講機的工作人員正在與岸橋司機在密切溝通著。他是“船舶指揮員”,也稱單船指揮員,組織和指揮到港船舶裝卸。他以一己之力架起了裝卸船作業現場和集中控制室之間的“橋梁”,確保安全完成作業計劃。他是多面手、也是全能手,具備較全面的業務素質,正是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合理有效地組織指揮現場裝卸船作業,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裝卸效率,縮短船舶在港時間。
中控員
來到指令發出地,一個碩大的屏幕呈現在眼前,它將整個港口“收入囊中”,這里是港口運營的“神經中樞”——集中控制室。屏幕前方的兩個人一邊通過屏幕觀察著各個地點的動態,一邊向每個崗位發出指令,他們是“中控員”,負責將整個港口生產計劃發到每個崗位、每個人員。他們盯緊著每一條船舶的裝船時間,跟蹤著集裝箱的堆放,觀察著設備的使用效率,所有設備動態、所有人員狀態,“盡在掌握”。他們通過一張如同“作戰圖”般的生產計劃表,調配著資源,指揮著生產,保障著運營。
泊位計劃員
在集中控制室旁的房間,是生產計劃室,那張生產“作戰圖”就出自這里。因為港口是晝夜生產,所以需要24小時在崗,泊位計劃統領著集裝箱碼頭生產作業,是集裝箱碼頭業務生產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崗位。“泊位計劃員”根據車、船、貨、箱、人等信息,結合船舶靠泊、裝卸的實際情況,預編生產計劃。據了解,最終的生產計劃要經過專門討論、層層把關、逐級審核后,方可實施。過硬的本領、嚴謹的流程、統一的調度讓港口生產有條不紊。
維修維護人員
在生產辦公區域,筆者見到了保障港口安全、智能、高效運行的“幕后英雄”——“設備維修人員”和“IT維護人員”。由于港口機械化程度高,晝夜連續作業,當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總是沖鋒在前、消除隱患,他們肩負著設備維保任務的,為設備運行保駕護航。智慧化港口的“硬核支撐”源自于TOS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網路系統、監控系統等,這些系統實時、準確地記錄、存儲生產作業過程中的關鍵數據,為生產決策提供完備的統計數據和信息,系統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IT維護人員用他們精湛的技術,快速反應、及時排障,扮演著“信息安全衛士”的重要角色。
看來,港口運營無疑是一個系統工程。龍拱港正式開港已進入倒計時,“重頭戲”即將上演,關鍵崗位人員已經就位、時刻準備,他們主動自我加壓,錘煉勝戰本領,提升勝戰能力,以百倍的信心、扎實的功底,奪取開港“大考”的勝利,讓我們拭目以待,靜候佳音!
文丨劉鹍臣 劉芝凱 圖丨肖淑慧 周博韜(安居煤礦 龍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