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在濟寧港航龍拱港,距離地面30多米的軌道吊正準確進行集裝箱作業,一個集裝箱的收發箱僅需2分鐘。而另一端通過“黑科技”遠程操控軌道吊的,是軌道吊女司機宋文慶。
宋文慶是濟寧港航龍拱港一名軌道吊女司機,通過遠程“黑科技”完成港口岸橋、場橋等設備的自動化操控,真正做到了四兩撥千斤。
“黑科技”遠程操控,2分鐘完成集裝箱收發箱作業
通過對講機與同事溝通作業時間后,宋文慶坐鎮操控臺前,專注地操縱制動手柄,“指揮”著軌道吊作業,完成了一個集裝箱的收發箱工作。
“去年我轉崗成為一名軌道吊女司機,從考取《特種作業操作證》,到全封閉學習兩個月,再到蹲在作業現場觀察起吊機運動軌跡,記錄作業的詳細參數,學習的過程讓我成長了很多。”宋文慶還記得夏天時天氣很熱,她和同事們在作業現場一待就是一整天,每一次操控時間幾秒鐘的變化,背后都是無數次的參數調整。
傳統的集裝箱收發箱的作業方式,是駕駛員需要在距離地面30多米的高空軌道吊上操控,一個司機只能控制一臺軌道吊,遇上高峰作業期,司機在吊機上要待十幾個小時。而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
2022年,龍拱港成立了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巾幗班,負責港口設備的自動化操控。通過不斷的抓取和實操,宋文慶和同事們以女性獨有的細膩、縝密,練就了眼尖、心細、手準的本領,真正做到四兩撥千斤,現在1個女司機可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2分鐘完成一個集裝箱的收發箱作業,作業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春節前的高峰作業期,宋文慶和同事們每天作業量達到了四趟船只、二百多輛車,憑借眼尖、心細、手準,一個集裝箱的收發箱作業僅需2分鐘,作業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
全流程信息化、自動化,助力現代化港口建設
宋文慶所在的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巾幗班,是濟寧港航龍拱港智慧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針對解決傳統港口軌道吊作業效率低、人員高空操作安全風險大等問題,濟寧港航龍拱港率先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港口,全面對標海港自動化運營模式,投用先進的集裝箱碼頭TOS管理系統,港口岸橋、場橋、無人集卡等設備實行自動化操控,達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龍拱港全流程自動化的四大核心系統,即碼頭生產管理TOS系統、岸橋遠控系統、堆場自動化系統、智能水平運輸系統,均采用了國產化方案,解決了自動化港口核心技術“卡脖子”的難題,具有自主可控、穩定性好、投資低、周期短、可推廣的優點,為內河港口自動化建設和海港設備國產化替代提供了“龍拱方案”。
目前,龍拱港整體規劃建設18個2000噸級泊位,先行建設10個泊位,可實現年吞吐量集裝箱80萬標箱,件雜貨100萬噸能力,年吞吐量超2000萬噸,將開啟江北內河綠色化、智能化集裝箱運輸的新模式,開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濟寧新路徑”。
文/圖/視頻 |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巖松 孔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