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龍拱港認真落實集團公司“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工作部署,緊扣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不斷優化系統流程,強化數智賦能,打造“紅心”服務品牌,有效提升了內河智慧示范港口的運轉效能。
優化鐵水聯運工藝,提高現場作業效率
鐵路專用線的正式運營,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格局。鐵水聯運高效運營是集裝箱業務開拓增量的基礎,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成為擺在生產運營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
鐵水聯運自動化運營是一個涉及多設備協同的復雜系統,在技術成熟的海港也鮮有成功的案例。當第一列列車到港時,設備作業效果非常不理想,列車車皮定位不準、計劃箱號不匹配、FTR 鎖解鎖流程失敗等問題頻出,每一次作業都需要手動干預。面對慘不忍睹的作業數據報告,團隊并沒有氣餒,而是振作精神,立即組織技術人員召開作業復盤會,全面梳理鐵水聯運任務調度、火車精準定位、列車車皮數學模型構建、FTR 鎖自動解鎖等系統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提出了“大干一個月,效率翻一番”的任務目標。鐵路場站、遠控室、數據機房、港機設備平臺都能看到團隊人員忙碌的身影。火車到港時間大都在凌晨,當大家還在睡夢中時,團隊人員正緊張的通過作業過程,優化系統流程、軟件算法。在這一個月時間內,生產部門通力合作,主動擔當,超額完成了任務目標,相比運營之初作業效率提升115%,自動化流程干預率降至5%以下。
進入十一月份,鐵水聯運業務量大幅增加,基本每天都有火車裝卸作業。調度指揮中心轉變工作思路,積極主動作為,通過精排作業計劃,精準匹配火車與船舶到港日期,實現了集裝箱“下火車即登船,全程不落地”的鐵水無縫高效中轉的運營模式,降低港口生產成本20%以上,縮短中轉時間近3小時。
開發智慧管控流程,提升現場運轉效能
龍拱港主動對標一流港口學流程精細化管理,賦能港口智慧高效運營。創新團隊自主研發了云上龍拱APP、智慧港口生產大數據平臺、智慧龍拱公眾號,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手段不斷提升港口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在“雙提升”活動開展以來,根據各業務部室需求,先后實現了客戶裝卸作業費實時管控、件雜貨作業流程電子化、車輛自主排隊叫號、外來人員線上預約登記、全員安全積分、消防設備線上巡檢、港口生產數據一張圖等系統上線運營,改變了傳統的業務模式和工作思維,讓數據賦能管理,讓智慧深入人心,讓流程更加規范,讓過程得到監管,讓結果可以追溯,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效。
原來外來人員來港,需要打電話聯系對港內接人員,由對接人通知門衛登記放行,效率低,還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不能實時了解到外來人員的情況,存在安全監管盲區。如今,通過線上預約、對接人審核、刷臉進門、車牌識別等流程實現了標準化管理,管理人員通過平臺可實時掌握港內外來人員情況。
針對進港排隊作業車輛較多,自主研發了件雜貨車輛自主預約排隊系統,實時聯動閘口系統、手機端定位系統,司機到達港區外停車場,在智慧龍拱公眾號可點擊預約排隊,當港內等待作業車輛少于 1 輛時,系統自動推送給司機端,車輛可進入閘口激活作業任務,通過精細化的流程管控,既降低了進港司機的安全風險,又有效保證了港區生產作業的正規循環。科技信息中心負責人張艷東介紹,“像這樣的實用系統,我們已經開發了十多個,現場應用都非常好”。
推廣智慧服務平臺,提升港口服務水平
自“雙提升”活動開展以來,調度指揮中心推進“我用心,你放心”的服務品牌打造活動,提出了“集裝箱車輛 20 分鐘離港、集裝箱船舶 4 小時離泊、客戶滿意率百分之百”三條硬指標。原件雜貨卡車司機需要在出閘口后,步行到港口辦單中心打印磅單作為憑證,來回非常不方便,人員手動操作容易出錯。龍拱港提供了磅單自助打印和電子磅單兩套方案,司機離開閘口時即可在手機端生成電子磅單,也可以通過閘口自助打印機打印磅單,無需再跑路,贏得了司機的一致好評。
龍拱港調度人員每天精準對接船公司,排定生產作業計劃,通過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對作業計劃的仿真分析,找出影響生產的關鍵制約點,保證4小時內完成裝卸作業。通過合理安排船舶計劃,優化堆存策略,集裝箱單吞吐量記錄不斷刷新,完成從“百”到“千”的突破,單日最多完成16艘次船舶裝卸,最高作業量 1281 標箱。
文/圖丨顧強(龍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