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港航梁山港,坐落于梁山北的梁濟運河右岸,依托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載煤運鐵路通道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交匯于梁山境內的特殊位置而建,占據了西煤東運咽喉要地,吸納晉陜蒙優質煤炭資源,沿運河下聯華東、華中,進得來、出得去,不僅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也能沿運河入長江,輻射江浙滬,成為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可誰又能知道,梁山港人在拆閘通航的奮斗歷程中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
想干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0年10月9日,從北京傳來好消息,水利部批復同意南水北調東線一期鄧樓節制閘工程改建,至此,鄧樓節制閘改建工程審批文件全部取得。這標志著山東京杭鐵水聯運物流項目實現公鐵水聯運指日可待,對促進濟寧能源港航物流產業壯大,助推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意義重大。10月12,濟寧能源印發《關于對鄧樓節制閘改建工程手續辦理專班人員進行表揚的通報》,對在手續辦理過程中勇于攻堅克難的專班人員進行通報表揚。
濟寧能源為何要在全集團通報表揚拆閘專班人員呢?因為拆閘的故事更打動人心。
鄧樓節制閘是南水北調國家工程的配套工程,其改建工程影響范圍廣,程序環節多,審批難度大,水利行業業內人員認為改建工程獲批可能性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同意改建鄧樓節制閘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自濟寧能源決定改建鄧樓節制閘以來,市領導、集團領導帶頭跑北京、到濟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遍訪行業專家及主管部門,匯報項目改建前景,協調論證項目可行性,爭取政策支持,先后攻克水質影響專題論證、改建工程建設技術可行性論證、水利環保復核等審批關口,順利取得批復,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集團在印發的《通報》里這樣評價:在手續辦理工作中,專班人員不辭辛苦,多方協調,接續攻堅,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感動了專家和相關領導。特別是林鵬同志,咬定目標不放松,始終堅守手續辦理第一線,盯靠國家水利部、省水利廳、省環保廳等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多方收集資料,多環節論證復核,為鄧樓節制閘改建工程獲批作出了積極貢獻。為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在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營造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濃厚氛圍,特對手續辦理專班人員提出通報表揚。
能干事,把不可行變成可行
鄧樓節制閘是南水北調國家工程的配套工程,其改建工程影響范圍廣,程序環節多,審批難度大,水利行業業內人員認為改建工程獲批可能性幾乎為零。但集團領導帶頭跑北京、到濟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遍訪行業專家及主管部門,匯報項目改建前景,協調論證項目可行性,爭取政策支持,先后攻克水質影響專題論證、改建工程建設技術可行性論證、水利環保復核等審批關口,順利取得批復,把不可行變為了可行,為實現通航奠定了堅實基礎。
期間,林鵬前后13次盯靠在北京、16次盯靠在濟南完善技術資料。疫情期間,北京不能住,他們就到天津和廊坊住,不能到飯店吃飯就吃方便面,克服困難,積極協調水利部水利水電設計總院召開專家審查會,完善審查意見,并反饋至水利部南水北調司。
在通航節制閘、宋鋪節制閘、沿岸20個涵閘和五座橋梁及前后碼頭橋連接道路建設過程中,組織百日攻堅活動和決戰四季度活動,通航節制閘和宋鋪節制閘僅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施工工作,并且通過了交工驗收,為批復拆除鄧樓節制閘創造了條件。
前后碼頭橋間連接道路長度為3600米,橫跨梁山縣漁業局養魚池,與東平湖圍壩和小安山隔堤,回填土厚度達11米,施工難度大,港航項目部管理人員與工人同吃同住,就我們對工作敬業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施工工人受到了感動,風雨無阻,保質量搶進度,克服了由于大氣防治二級響應帶來的影響,從清理地面附著物到完成全部工程內容具備通車條件共歷時90天,于2019年11月通過初步驗收。市公路監理公司認為這是在濟寧公路建設上的最快速度,是質的突破。
通航節制閘和宋鋪節制閘建設過程中,根據集團要求,要“超常規、破常規”施工,特別是在鄧樓節制閘建設過程中,15米深基坑、采用Ф400預制管樁、24米深井降水,多工種平行交叉作業,度過一個汛期,實現了4個月完成主體工程,八個月完成原設計三年完成全部工程內容的佳績,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干成事,把物流園變成大樞紐
2021年7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規劃》分為發展基礎和環境、總體要求、發展布局、發展重點、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六大部分,提出以“降本、增效、提質”為總目標,著力構建物流運行、產業、支撐三大體系。而梁山港憑借京杭大運河的內河航運優勢,調運煤炭、鋼材、水泥、鐵礦石、農用物資等大宗貨物,遠可通江達海對接“一帶一路”,近可助推山東地方經濟發展。
不同于其他運輸方式,鐵路運輸與水運都有運能大、耗能小的優勢與特點,梁山港實現了鐵運與水運的強強聯手,大大緩解了北煤南運的巨大壓力,在節約資源與成本的同時,更提高了運輸效率。以往每噸240元的運輸成本,在經過瓦日鐵路到梁山港轉京杭大運河運至南方,運輸成本可縮減至每噸180元。鐵路與水運的協調聯動,充分發揮了雙方優勢,進一步節約成本,提升效率,讓北煤南運更加方便快捷。
今年5月24日,濟寧能源自主制造的濟港貨0001、濟港貨0002兩艘LNG動力船滿載鐵礦石到達梁山港,并通過卸船系統成功接卸,標志著梁山港碼頭作業方式由裝載作業轉變成可接卸、可裝載的作業方式。該批鐵礦石由江陰港發出,貨物到達梁山港后再經汽運短倒至終端用戶廠區。為增加梁山港經營種類,提高區域競爭力,實現港區多元式發展,梁山港物貿分公司積極與上游客戶溝通,詳細介紹貨物經梁山港短倒的經濟優勢、效率優勢,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力爭讓客戶滿意、讓客戶安心,進而實現雙方的互惠互贏。
10月21日,濟寧港-武漢港集裝箱班輪航線正式開通試運營,10月23日,梁山港開啟了鋼材業務運營的新模式,至此,梁山港實現了業務拓展的新突破,形成了“三進三出”的生產格局。 “三進”是指通過鐵路專用線火車來煤,汽車來鋼卷、雜貨等,以及汽車來集裝箱業務,再通過梁山港獨特的公、鐵、水多式聯運,進而實現火車發運、汽車發運,以及船舶發運,實現了“三出”。
對比通航前的“一進二出”,實現“三進三出”生產格局的梁山港可謂是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變化很大,不僅僅體現在業務的豐富程度上,還體現在發運量的對比上,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梁山港完成了接卸煤炭165.03萬噸,發運煤炭160.56 萬噸,完成了最高煤炭單日接卸量4.5萬噸,發運量4.7萬噸。反觀現在的梁山港,4月至10月不僅完成了接卸煤炭407.9萬噸,發運煤炭417.44萬噸,還累計完成接卸發運集裝箱20箱,鋼卷2378.51噸,完成了最高煤炭單日接卸量4.8萬噸,發運量5.1萬噸的“戰績”。昔日的“物流園”已華麗轉身為“大樞紐”,不久的將來,伴隨著鋼鐵物流加工基地、集裝箱生產加工基地的不斷興起,梁山港“前港后廠”大產業聚集效應亦將日益凸顯。
干事創業難不難?確實不容易。但千難萬難,畏難才真難。一味地害怕困難、回避矛盾,各項工作就將停滯不前。正是“橫下一條心,憋足一股勁,有苦不怕苦,知難不畏難”,梁山港人才一次次化難為易、化危為機,助推港航物流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敢字當頭、干字在前,敢于負責、敢為人先,梁山港人就能穿越激流險灘、抵達勝利彼岸!我想,這種“精氣神”就是梁山港人攻堅克難屢戰屢勝的成功密碼和底氣所在。
■梁山港 王傳鈞/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