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連續強降雨和上游洪水過境影響,河北涿州遭遇暴雨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嚴峻,受災人數超13萬人。全國各地搶險救援力量緊急馳援,其中就有來自濟寧能源太平港的退役軍人---魏艷振。
魏艷振,1985年11月出生,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服役于某部,2013年6月進入太平港工作。
千里奔赴 八天七夜的堅守
遠方被洪水圍困的百姓,讓身為“閃電救護隊”隊員的魏艷振徹夜難眠,他希望能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5日,在獲得濟寧市應急管理局的協調函后,他立即組織八名經驗豐富的隊員,帶上4臺消殺彌霧機,1000斤消毒液,100套防護服,口罩、手套、次氯酸等消殺物品整裝出發。
經過6個小時的驅車趕路,當晚11點多魏艷振和他隊友抵達涿州高官莊鎮北高官莊村。他們沒有休息,四周的水位雖然已經下降,但是泥濘的土地仍然讓他們舉步維艱,枯樹枝、爛草垛、垃圾堆,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摔在地上。
“我們要盡快把村中心的主路清除出來,把淹死的家畜清理掩埋,不然后續會造成疫情的傳播……”雖然現場停水停電,但是借助手電的微光,沒有人喊累,更沒人主動退下來,魏艷振和他隊友們奮力搬開一塊塊石頭、電線桿,還要避免被尖銳的廣告牌、指示牌刮傷。“氣溫很高,道路泥濘,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從12點到凌晨5點收隊,共轉運污泥15m3土方,清理道路127米。”在別的隊員休息后,魏艷振將救援隊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記錄在救援日志中,但在他的字里行間,更多的是堅守。
8月6日上午,筆者撥打魏艷振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擔心之余,筆者終于在三次撥號后,打通了魏艷振的電話,“我們這邊信號不好,現在正配合咱們人民解放軍聯合開展救援!”他告訴筆者,“工作不能停,一分一秒都是人命。”
在涿州度過的8天7夜里魏艷振的睡眠時間加在一起只有40個多小時。8天的時間,他和他的閃電救援隊的隊友共清理道路1450米,清理土方243m3,協助其他救援隊轉運400余名受災群眾,轉運物資10余噸……“同舟共‘冀’,一‘魯’有你!祝愿涿州早日恢復正常!涿州加油!”在最后一篇救援日志中魏艷振寫下了對這座城市的殷切祝福。
再次聽到魏艷振的聲音是在8月12日下午5點多。“我們順利到家了,等下再和你細聊,我先去洗洗澡,睡上一覺!”魏艷振向筆者報平安。幾天來由于缺水,救援隊員們一次澡也沒洗,也根本顧不上洗澡。
壯士高義 不忘初心擔使命
8月8日深夜,伴著身邊的戰友們的鼾聲,魏艷振借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給自己的腳趾消毒。這幾天,由于地形不熟,鐵絲、廣告牌雜物較多等因素,大部分隊員的作戰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長時間雨水的浸泡,造成魏艷振的小腳趾已經發炎,甚至有些潰爛,但是,他經過消炎后,用創可貼進行了簡單處理,便進入了夢鄉……
“我就是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第二天,天還沒亮,魏艷振又投入了新一天的戰斗。“今天,我負責對供電線路進行排查,便于恢復電力供電。”靠著在單位積累的知識和操作經驗,魏艷振又變身為“供電達人”,協助供電公司人員仔細排查供電設備隱患,電纜溝排水、更換電纜,先后恢復10千伏線路21條、配變32臺,為全面恢復供電奠定了基礎。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在人民有危難之時,我沒有理由不站出來。”魏艷振說,“這一路來涿州的人不止我一個,我只是做了許多人都會做的事情。”
眾志成城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你們是來幫助我們的,這錢,咱不能收!”
救援過程中,讓讓魏艷振感動的事有很多——他去周邊小超市補充食材,超市老板說啥也不要他的錢,還特意拿出兩瓶自己珍藏的衡水老白干,“這邊晚上還是冷,伙計們喝點暖暖身子。”樸實的話語,濕潤了魏艷振的眼眶。
群眾的支持和認可,讓魏艷振有了戰勝困難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大夏天,化身‘大白’,背著霧機在犄角旮旯消殺確實不易。”僅僅半小時,身上的汗就順著魏艷振的褲腿流了下來,藥品的味道熏得他干嘔了幾口,他趕緊坐在路邊補充兩口水。“同志,我這還有盒藿香正氣液,你喝上一支,別中了暑!”這時,一位70多歲的大媽顫顫巍巍的把一盒藿香正氣液推到魏艷振胸前……
在整個救援中,魏艷振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感謝”。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還有奮戰在一線的抗洪救災的官兵、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全國各地的救援隊。“希望你們都平安,等家鄉重建好以后,歡迎大家來涿州做客。”
在現場,魏艷振時刻都能感受到各方救援力量的眾志成城:“歲月靜好是一個很簡單的詞,但是其實要做到真沒那么容易,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我們其實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涿州還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群,大家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
“在危難之際魏艷振自發行動起來,發揮了軍人的優良作風,體現了太平港人的無私奉獻、大愛無疆,我為他的行為而感動,為我們企業的擔當精神而感到自豪。”太平港負責人李峰說,魏艷振舍小家為大家,他這次行動不僅是代表個人,更代表了濟寧能源港航人,是我們的驕傲和學習的榜樣。
■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