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購?用什么樣的方式采購?
“要用營銷的思維干采購,做一個懂營銷的采購人”,物資公司副總經理李艷春(主持工作)這樣說道,從關系上講“銷售”和“采購”是對立的,物資公司作為“買進來與賣出去”的協同單位,買進來是為了以最合理的價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及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賣出去是為了服務內部企業的同時,拓展外部市場,在整個采購流程中營銷和采購早已在悄無聲息中相輔相成。
轉思維,創新思路激發活力
在采購中引入營銷理念,通過借助營銷理念、方法和策略,進行經營和推銷。樹立營銷思維,提高采購人員市場敏感度,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時時關注采購物資的動向,從成本的角度找到供應商隱藏的利潤,增加談判籌碼,為精細化采購提供依據和支持,開發新業務。
隨著港航貿易的發展,物資公司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陸續開展“敲門”行動,開發“濟品濟用”采購業務。前期,物資公司對本地435家“濟品濟用”優質產品進行梳理,實地掌握目標企業生產現狀,了解掌握設備從原料到成品的價格組成,在現已合作單位44家基礎上,預計可新增合作單位35家,積極引入有實力的供應商,形成“鯰魚效應”,激發了原供應商的積極性,降低采購成本,僅鉆頭、鉆桿項目,通過引入新供應商參與競爭,原供應商在原協議價格的基礎上下降了約6%。
轉路徑,拓展市場整合資源
物資公司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在原有的市場基礎上積極圍繞上下游客戶開拓新市場,緊跟市場脈搏,著力業務運行,以強自身、增效益為目標,深挖市場潛力,調整業務布局。以讓利讓點的方式,拉長加粗上游利潤鏈條,利用應付賬款撬動貿易,為內部企業增效益,僅外部市場就創造12461萬元的業務。
不僅如此,物資公司整合集團資源配置,為各企業進行設備置換,對新置換的設備安排供應商上門指導,利用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創建集團公司新的效益增長點,實現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企業效益穩中有增。“我們通過資產調劑,使大批閑置資產實現資源共享,既解決了急需,又避免了浪費,一舉多得。”李艷春說,截止到2022年10月底,物資公司已累計完成企業間調劑1727.48萬元。
樹品牌,鞏固擴大采購市場
物資公司以營銷的思維干采購,借鑒營銷模式,積極構建自身富有特色的采購模式,以快速、高效的供貨方式,不斷優化自身采購體系,公司形象不斷增強,利用在行業內不斷樹立起的良好口碑,吸引潛在供應商,形成優質核心供應商群體,維持長久的伙伴關系,獲得穩定供應資源。
據悉,物資公司月度訂單完成率、到貨率達到80%以上,計劃執行率高達90%以上。以服務快、供貨快、反應快的口碑,先后承接了馬家寨礦業、順達港等企業的采購業務,不斷鞏固采購市場,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創效益,內外協調彰顯擔當
借助上下游發展新格局,物資公司正逐漸由注重自身發展向協同內外資源、集群融合邁進。為了支持集團內部企業發展,物資公司秉承“客戶需資金,推薦給融匯物鏈公司;客戶需運輸,推薦給中交潤揚;客戶急需資金,推薦給東方圣城保理……的理念,帶動內部產業鏈發展,為集團創造更多效益。在對外應付賬款方面,物資公司積極與客戶溝通,一戶一戶地逐家推廣融匯物鏈“通寶”支付,截止10月份已達成通寶支付1.73億元,充分體現出企業的協同發展。
就在前不久,物資公司促成落陵盛源與山東魯平電力的合作,達成3000多萬的業務,深刻詮釋了物資人的協同擔當。
抓服務,保障供給助力運輸
老客戶、老企業,定期到企業回訪對接;新客戶、新企業,主動去了解其管理模式,不定時去了解其需求,“提前想客戶之所想”盡可能避免緊急采購。物資公司為做好“服務型”企業,在如何提供“有力度、有速度、有高度、有溫度”的服務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主動到中煤北京煤礦機械公司,進行一個多月的采購運輸跟蹤;快速為信發液壓配送28套床鋪被褥;凌晨3點接到緊急配送通知,凌晨5點將某礦急需安全生產物資準時送達......面對場景多元化、需求復雜化的采購需求,物資公司不斷輸出采購服務能力,與各方建立協同賦能生態,做體貼入微的“配送員”。
物資公司作為集團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改革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物資公司始終秉承穩健踏實的作風與認真嚴謹的態度,牢記“服務型企業”定位,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積極開拓外部市場,為集團節約更多資金,創造更多價值,為實現千億集團做出貢獻。
文/圖丨宋浩瀚 張浩(物貿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