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集團公司打造千億級集團、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注定不平凡,一定更精彩。
沒有“躺平”等來的輝煌,只有奮斗拼出的精彩。面對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唯有搶先機、重實干,才能贏得主動權。物貿事業部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要進一步提振信心、搶抓機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國之大者”,心系“企之要者”,深入貫徹集團公司決策部署,立足“突出創新、深化融合、勠力攻堅、業績為王”的工作基調,堅定不移實施貿易引領、強化市場布局、客戶開發,在加快推進智慧港航物流交易平臺建設、建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形成“濟寧運河”指數上實現新突破。
物資采購方面。公司將聚焦重點供應商、重點關鍵少數兩個重點,關注大型設備類物資的計劃提報時間和生產加工周期,擴大外部供應范圍,擴大代存代儲和年度供貨商范圍,鞏固“濟品濟用”調研成果。做好物資調劑工作;通過調劑、置換、拍賣等各種手段進行物資盤活;提高設備租賃循環使用率;大力拓展外部業務。
市場開拓方面。以“濟品濟用”為主線,用好采購、物流、營銷和金融四大工具,繼續開展“敲門”和“串鏈”行動。利用瓦日鐵路、新兗鐵路、長江和京杭運河“豐”字型大通道,積極開拓晉陜蒙、冀魯豫、長三角、閩三角、珠三角大市場。深化煤、焦、鋼業務,尋求糧食、鐵礦石、農資突破,進一步增加貨物品種,加大上下游市場開發力度和資源銜接,拓寬貿易領域,延伸國內外貿易業務,真正做到全國買賣,世界聯通。
物流運輸方面。聚焦“億噸大港、百萬標箱”任務目標,抓機遇、促運營、育品牌,一體推進“貿易、物流、產業”融合并進,加強與泛亞、通海、中集、郁州海運等企業合作,深化與上海港、連云港、江蘇港口集團等港口合作,建設河江海聯運中轉樞紐;鞏固五條干線,以瓦日、運河、長江為主干線,北方四港、海進江、華南東線為補給線,浩吉、長江西線為補助線,保障供應鏈穩定;開拓“魯西南-重慶-云貴川”的鐵水聯運新途徑,積極融入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絡,拓展晉陜蒙、江浙滬等區域散貨,開創500公里集裝箱區間貨“公轉水”運輸新模式,確保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65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萬標箱以上,實現集裝箱運輸量幾何式增長。
平臺建設方面。對接國家級大宗貨物交易平臺、全國知名信息平臺運營商和實體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借力、借智,大力推進大宗貨物交易中心建設。建設貿易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資金統調統計統匯,能收集、匯總、分析各類貿易數據,跟蹤各節點實施情況;實現貿易業務購、銷、存自動化成本核算、預警和考核;使各職能部門能實時監控、隨時掌控業務運營情況。
金融賦能方面。不斷創新優化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供應鏈金融等金融產品,充分利用融資租賃“融資+融物”“融資+銷售”的業務優勢,優化“廠商租賃”金融產品,利用商業保理“短頻快”融投的業務優勢,為集團公司及上下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利用供應鏈“貿易+金融”強鏈補鏈的業務優勢,積極拓展廢鋼、鋼材、煤炭等領域供應鏈金融業務,拓寬加粗貿易市場鏈條。
新能源船舶推廣方面。加大沿京杭運河開展新能源船舶市場調研力度,征求水路運輸公司的想法和意愿,同步推進新能源船舶銷售。從升級內部船舶著手,擴大到京杭運河濟寧段現行船舶的升級,逐步輻射到山東省境內;出臺新能源船舶全國推廣方案,在蘇南、蘇北運河、淮河、長江、贛江等內河沿岸開展新能源船舶的推廣,實現新能源船舶銷售站穩國內市場、邁向國際市場,全力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產業集聚區。
2023年,物貿事業部10家直管企業營收預算目標490.26億元。面對這些數字,物貿人感受的是壓力,是責任,但更多的是動力。新的一年,物貿事業部將乘借二十大的東風,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搶抓機遇,勇挑重任,用奮斗和果敢搏擊風浪,以堅毅與恒心迎接未來,胸懷拼搏實干的銳氣、舍我其誰的豪氣、不勝不休的志氣,鉚足干勁、踔厲奮發,書寫大物貿新的榮耀與輝煌,為千億級集團貢獻大物貿力量。
文丨薛小冬 圖丨劉東明(物貿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