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外資到國企的改制企業,濟寧能源躍進港工會承擔著“職工融入、 隊伍融合、 業務融通”的重任。在企業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工會以“融新號”品牌建設為抓手,打開門暢聽職工訴求,埋頭干緊盯“急難愁盼”,心貼心主動服務社會,譜寫了企業、職工、客戶及船員共建共享的活力篇章。2023年躍進港集裝箱突破2萬標箱,創歷史最好成績,提前6個月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標。
“在國企里找到家”做好職工融入第一步
作為濟寧市委、市政府實施“現代港航物流”戰略的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躍進港、龍拱港、太平港轉入濟寧能源港航集團,完成了從外資到國企的身份轉變。
思想轉型必須與企業改制同步推進。躍進港黨組織超前介入,以黨群聯動的方式引領思想、鼓舞士氣。企業班子成員在生產前沿組建思政陣地,每日參加班前會,圍繞安全生產、勞動組織、工程建設、職工福利、黨建文化等工作,講清面臨形勢,明確任務目標,讓職工感知國企干事創業氛圍,拉近了職工和企業的距離。
民主管理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只有把職工放在主人翁位置,企業才能有長足發展。躍進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推行廠務公開,利用宣傳欄、LED大屏等公開渠道,對企業重大決策、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問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管理費用情況、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工資信息等內容及時公開。廣開言路,常態化開展“我為發展獻良策”“安全金點子”等意見建議征集活動,跟蹤職代會提案落地,將100余條發展“好點子”延伸成企業發展的“好路子”。
吃得飽、住得好,才是家的感覺。近年來,企業投資100余萬元建設文體活動場所,對老舊的籃球場、招待所進行翻新改造,新建職工培訓室,上墻區隊文化牌板,營造干事氛圍。2023年增設了職工書屋、心理疏導室、母嬰休息室等場所,對辦公樓衛生間進行了重新裝修。建立了職工食堂,推出了“只需6元 葷素管飽”的餐飲模式,每周對“兩堂一舍”開展監督檢查,為宿舍配齊床品、衣柜、鞋櫥,配備了過濾式自救呼吸器,增加了消防樓梯和煙霧報警裝置,讓職工住得舒心又安全。
“為了共同的明天”聚焦企業發展著力點
發展才是最根本的職工福利。躍進港響應濟寧能源“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發展號召,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向上對接晉陜蒙煤炭資源,向下鏈接長三角經濟腹地,成為大運河航運戰線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聚焦港產融合,優化港口群體產業布局。要實現企業的發展,就要主動融入濟寧“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發展布局,躍進港立足“港口群”這一區位特點,主動以差異化經營避免同質化競爭。2023年4月,躍進臨港智慧制造基地共享加工中心開工建設,10月底舉行啟動儀式,從建設期步入運營期。項目從立項、投產到運行,讓港口工人有了“背靠大樹”的發展信心,加之港口為適應港產融合需要,投入運營一大批新設備、新技術,引進電磁吊具,成為全市第一家使用該吊具的內河港口企業,既改善了職工的工作環境,也提升了職工的自豪感。
聚焦綠色發展,建立生態環境省級標準。躍進港以創建省級園林單位、省級健康企業為抓手,加大環保監管智慧化建設,建設三級平臺智能檢測系統,引入智能運維巡檢機器人、鷹眼霧炮等智能監管項目,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監管模式,打造了濟寧首個將雷達粉塵檢測系統與智能控制系統全面結合用于大范圍環境治理的項目,實現了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無遺漏環保監管治理。2023年順利完成了省級園林單位、省級健康企業的創建工作。
聚焦技術賦能,引導職工“一專多能”。工會為技術工人制定了培養手冊,突出亮點,補足弱點,打造了躍進港吊機團隊、鏟車團隊兩個響當當的技工品牌。特別是吊機團隊,2023年包攬了濟寧市“我是狀元”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碼頭吊機項目的前三名,以實際行動助力躍進港“效率快港”品牌建設。
文丨孟冉 許國春(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