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 5個項目 6個管理人員 14個維修工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維修力量薄弱,沒有經驗借鑒的實際,該廠6個管理人員采取項目負責制,緊跟現場,和14個維修工一起,利用4天放假檢修時間,成功完成了5個項目的改造,為該廠下一步的安全生產蓄力造勢。
提高工效,改造合介泵管路。合介泵和磁選機是洗煤系統的心臟部位,過去由于停機回流和壓力沖擊會造成合介泵兩邊受堵,介質將泵充盈無法正常啟動,兩個合介泵也不能實現一用一備,該廠在每個泵原有一道閥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道閥門,這樣就可以保證分別關閉,清理疏通管道,保障了心臟部位的動力。同時,改造后的風管,也使合介桶內攪拌介質的速度由過去的40-60分鐘提高到了20-30分鐘,大大節省了系統調整速度。
節支降耗,改造精煤篩。過去無論精煤顆粒大小都要進入精煤篩脫介,造成大塊煤將篩子砸壞的現象,需要維修工拆下來焊補后再安裝,就得占用三個小時的正常生產時間,且焊補效果不理想,更換新篩子的頻率為每周一次,一個精煤篩價值7800元,每個月就是3萬多元,該廠加大了分析篩的篩孔,精煤按照顆粒大小“兵分兩路”,含水量低的大顆粒煤繞開離心機直接進入皮帶,含水量高的低于
挖潛增效,改造旋流器入料槽。過去的入料槽是方形的,且與旋流器入口是斜對的,旋轉著下來的煤改變了慣性,東碰西撞,經常造成擁堵現象,制約了洗煤量,限制了生產強度。經過改造后的入料槽變為圓筒,與接口同心,旋轉著下來的煤可以保持轉動著的狀態直接進入旋流器,發揮了旋流器應有的作用,且為下一步增大洗煤量掃清了路障。
防微杜漸,加固原煤分級篩。由于震動,原煤分級篩時有發生開焊、毀損的現象,使進入洗煤系統的原煤不標準,從而影響洗煤的質量。該廠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充分利用檢修時間,全方位、多角度將其加固,確保安全生產。
優化設計,濃縮池管路改造。三樓四樓的洗煤系統經常冒漏液體,究其原因,是因為濃縮池管路設計不合理。原設計兩個濃縮池為一用一備,進水管為
作為運河煤礦的新建項目,洗煤廠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在總結中思考提升,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注下,逐步走向快速高效發展之路。
(運河煤礦 張爽)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