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本報記者探訪太平煤礦
文/本報記者 馬輝 片/本報記者 張曉科
大年初三(25日),記者來到位于濟寧鄒城市太平鎮的太平煤礦,深入到400多米下的礦井進行探訪。
在這里,值守和加班的工作人員遠離春節,遠離家人,卻守護著責任。
井上井下
感受四季變換
大年初三的上午,在太平煤礦的安全調度室,調度員王開鍵不時地看一眼顯示屏上的監控數字,每隔一段時間就和井下的值班人員通一次話。“井下的生產已經停工了,但只要井下有一個人,安全弦就不能松。”王開鍵說。
記者在更衣室換上礦工服,外邊穿上棉坎肩后,便隨著太平煤礦政工科工作人員王來文下了礦。剛出更衣室,在乘坐罐籠下井的井口處,低過
進了罐籠,靳運西確認安全后發出信號,罐籠便迅速朝著地下進發,大約1分鐘后,罐籠抵達400多米深的井下,而這里的溫度明顯要比剛才高出許多。王來文說,冬天從井上到井下,煤礦工人每天都要經歷4個季節,“井口處是冬天,井下的大巷里是春秋天,而到了采掘工作面,溫度能達到二十七八攝氏度,跟夏天差不多。”
下了罐籠,要想抵達采掘面,還要走很長的距離。在通過工作面的北大巷,記者坐上了專門載人的人車。這是一種有軌小列車,人要鉆到狹小的車廂里,人車緩緩前行,約前行千米左右,由于前方不具備通車條件,記者便從這里下了車,繼續步行。
越往前道路就越難走,記者去往的是2703聯絡巷,目前,這條通往煤層的通道正在進行掘進作業。上坡、下坡、高度不足
大年初一升了井
才能給親朋好友拜年
在太平煤礦井下400多米的北大巷里,運輸工區的煤礦工人劉興龍正在和工友們鋪設混凝土。從
“別人越是放假,我們運輸工區的人就越忙活。”劉興龍說,平時正常生產期間,運輸工區的工人多數在維護和修理運輸工具,大巷里的這條軌道,是人車和煤礦工人往來工作面與井口的必經之路,平時為了維護正常生產,沒有時間進行大修,趁著春節放假,抓緊進行檢修,爭取大年初九復工之前把這條道路平整好、軌道鋪設好。
訂道班班長邢廣軍已經好幾年在井下過年了。除夕夜,訂道班還在井下忙碌著。大年初一早上升井后,頭一件事情就是給家里親朋好友拜年,再問問今年春晚又演的啥,完了之后,拿著飯盒到食堂里吃餃子。“從除夕到初二,礦上連著三天給我們提供免費的水餃,感覺特別溫暖。”
運輸工區的煤礦工人謝洪亮說,“過了年,工友們踏著新水泥地去工作面,肯定特別高興,我們苦點累點也值得了。”
“在井下值班,
感覺心特別安靜”
通常情況下,井下一個班,工作人員要二三百人。春節期間,各工區就留兩三個人值守。在第九工區,記者大約用了半個小時才找到了正在巡查的工人謝立濤。
由于這里的溫度比較高,穿著一件外套的謝立濤正拿著礦燈來回巡視,他這一個班要8個小時。“平時在井下的人特別多,大家有說有笑,春節值守期間,我們工區只有我和另一位工友值班。”謝立濤說,他們兩個人分頭巡視,主要看看頂板穩固不穩固,巷道里有沒有發生透水的情況,空氣流通情況如何等。
“在井下值班,感覺心特別安靜,這里沒有春晚,沒有音樂,沒有網絡和電話,只有一盞礦燈和自己手里的活。”謝立濤對記者說,雖然春節沒法和家人一起過,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他們創造幸福,也挺滿足的。
煤礦工人齊全武說,“井下不具備通訊條件,升井后連衣服都顧不上換,得先給家里老人和孩子打個電話。”
遠遠地望著,謝立濤又出發了,沿著一道坡下去,遠處是另一個采掘工作面,再過幾個小時,他就可以升井回家了。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