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點 實現新突破
-----運河煤礦管理再出新舉措
2011年,運河煤礦緊緊圍繞“構建安全精細化管理體系”和“節支降耗、挖潛增效”兩大主題,實現了安全生產8周年及“減產不減效”中心目標。全年實現銷售收入9.23億元、利稅5.12億元、利潤3.5億元,分別完成全年責任目標的124.54%、165.52%、194.47%;截止
觸動人的不僅是數字,不僅是成績,更是一種做好2012年工作的壓力和責任。在運河煤礦,確保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已經成為一項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的工程,成為一篇涵蓋全面的大文章。
2012年初,運河煤礦立足企業實際,推出了系列管理新舉措。明確提出了以“創新‘雙十管理模式’為核心,以構建‘全方位安全能力建設體系’和‘隱患分級管理體系’為重點,打造本質安全礦井新形象,繼續深化‘節支降耗、挖潛增效’工作,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貫穿于安全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總體工作思路”,力爭經濟效益穩定,實現安全年。并號召全員以此為動力,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慎言成績,時刻牢記“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安全理念,立足新起點,力爭各項工作實現新的突破。
“雙十管理模式”,讓企業管理充滿活力
針對下一步工作,運河煤礦總結經驗量身打造,推行“雙十管理模式”,即“十項工程”促進“十個目標”的完成。一是創新安全管理——實施全方位“安全能力建設”工程;二是創新內部安全監管機制——實施隱患分級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程;三是創新生產管理——實施確保接續高效生產工程;四是創新質量管理——實施強化全過程質量控制確保提質增效工程;五是創新經營管理——實施成本精細化管控工程;六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工程;七是創新作風建設管理——實施提升執行力績效考核工程;八是創新制度管理——實施夯基固本確保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九是創新公共關系協調模式——實施營造和諧地企關系建設工程;十是創新和諧發展模式——實施和諧礦井創建工程。 “雙十管理模式”,必將成為運河煤礦又好又快發展的助推器,為企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隱患分級管理”,讓安全資源放大效能
安全管理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能,是運河煤礦安全工作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通過進一步優化隱患分類分級管理機制,將隱患按照引起安全事故的輕重程度分為特大、重大、中度及一般;按照事故發生輕易程度分為特容易、極容易、容易及不容易;按照事故發生后對社會及周邊生活環境影響程度來分為特大、重大、輕度等等進行綜合評定,科學合理地確定安全隱患具體的等級并進行科學標識;按照相關安全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的業務分工,科學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安全管理資源,使現場的各項隱患能夠“對號入座”,把隱患與管理措施科學地結合起來,針對隱患等級及相關隱患內容制定詳盡的預防、整改及緊急避險方案,確保真正做到隱患分階段控制,直至快速閉合,真正地實現安全管理的“防患于未然”;此外,以安全精細化管理為總抓手,全力推行動態達標零缺陷預控管理。突出人員作業過程中,設備運行過程中,物料運輸過程中的全程動態達標,克服安全管理中動態隱患和靜態監督的矛盾,從根源上預防事故的發生,保證礦井安全生產。
“ 安全能力建設”,讓安全管理提升水平
安全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2011年在推行安全精細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運河煤礦又提出了加強“ 安全能力建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從“人、物、環境”和諧發展入手,提升人的安全能力、物的安全保障、環境的安全狀態,實現安全管理由被動、經驗向自主、科學的升華;通過至上而下的貫徹,一層對一層負責,結合人、物、環境的相互制約,形成一張即無形又有形的安全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每一個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影響安全生產的力,即“安全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對安全工作的科學決策,由區隊、班組強大的執行力和觀察力落實到每一具體操作人員,并對安全環境和安全設備進行有效的識別和運用,形成運河煤礦科學的安全循環系統,以危險預測預控為中心,以系統辨識、系統評價為主要手段,對安全管理信息全面收集、綜合處理和及時反饋,快速反映生產現場的不安全狀況,及時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干預,使生產現場始終保持安全的工作狀態,實現企業安全能力建設的全面達標,進而促進安全管理由被動管理、經驗管理向自主管理、科學管理的再度升華。
(運河煤礦 劉德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