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橋煤礦開拓工區先后分進十多名大學生,工區黨支部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積極創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堅持全方位多角度人文關懷和幫助,力促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進而成為工區安全生產、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工作上采取“4對1”幫帶。針對大學生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文化水平高,但實踐能力和現場操作能力相對偏弱的實際,工區黨支部建立了四級結對子幫帶制度:工區干部(區長、書記、技術員)、跟班副隊長、班組長、師傅(簽訂師徒合同的老工人)分別結對大學生,實行“4對1”全方位、立體式幫帶,手把手傳幫帶,打破了以往單靠老工人1個人幫帶的慣例。工區干部從大局意識、工作態度、人生規劃上給予指導;副區長在生產組織、工作安排上給予歷練,班組長、師傅在安全生產、遵章作業方面給予幫助。通過“4對1”幫帶指導,大學生尤其是今年剛分來的3名采礦、安全、地測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充分發揮了自身理論水平高、眼界視野廣、信息資源多的優勢,扎根生產現場,針對時刻變化的生產現場實際,結合大學期間學到的理論知識,主動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安全生產的合理化建議,不僅為工區、班組的安全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自己現場管理水平的提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起到了很大作用。
生活上推行“親情式”關懷。今年分來的大學生大都是80尾90初的獨生子女,針對其個性鮮明、依賴意識強的特點,工區黨支部切實把他們當成親人對待,對他們生活中的一些難題、困惑給予及時的排憂解難。尤其是針對礦業學院女生少、參加工作后煤礦女工少、找對象難的實際情況,工區黨支部多方求助,并與礦團委聯系,給他們介紹女朋友,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了工區黨支部的關心關懷。家在德州的朱學亮離家相對較遠,濟寧也沒有什么親戚朋友,工區給予了他很大的關心,10月份當得知其家中有急事需要處理后,盡管生產任務非常繁重,工區黨支部還是批準其回家處理。工區黨支部在生活上的關心關懷,使他們找到“家”的溫暖,在工作上就更加賣力,不怕苦、不怕累。
思想上開展“經常性”引導。針對有的大學生確實臉皮薄,虛榮心強,聽不得半點批評,時常也鬧點情緒,工區干部值班期間,就主動邀請他們到值班室交流思想,消除郁悶,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指導他們,讓他們盡量少走彎路,讓他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讓他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讓他們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工區干部“現身說法”的思想引導確實起到效果,讓他們真正轉變了態度,改變了自己天之驕子的傲氣,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一線。目前,工區黨支部發展了1名研究生為正式黨員,推選了1名大學生為機運修黨小組組長。
(義橋煤礦 秦顯臣 劉奉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