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資源回收率 精耕細作創效益
——運河煤礦應對危機“以放增效”工作紀實
為積極應對煤炭市場不景氣,行業危機不斷加大的市場形勢,運河煤礦全礦上下不斷開展了“查找不足、尋找短板、促進提升”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礦領導班子總結分析當前經營生產狀況中的不足,不斷尋找更好的應對市場危機的辦法,其中馬金平礦長在生產計劃會及調度會議上多次重點提出了“加強現場資源回收率,建設綠色環保礦山”的經營思路,以應對煤炭市場低迷狀態,實現“穩中求增”,隨后在7311綜放工作面拉開了一場“以放增效”的資源回收率戰。
多措并舉,明確資源回收率目標
7311綜放工作面是運河煤礦七采區的首采工作面,平均煤厚6.5米,放煤厚度可達到3.9m,煤層賦存穩定,開采角度平緩,是地質條件比較好的工作面,針對目前礦井資源老齡化加大,煤炭市場不景氣的現實情況,該礦決定在保證產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資源回收率,盡可能延長工作面的推進時間,為礦井接續創造有利條件。綜采二區作為礦主采工區接管7311工作面后,將“提高現場資源回收率,精耕細作保創效益”作為工作重點,多次專門召開主題區務會,制定現場回收率的措施和辦法,專門成立了資源回收領導小組,并重點明確了7311工作面“以割煤為輔,以放煤增效”的工作思路,出臺了《7311綜放工作面放頂煤管理工作細則》,進行嚴格的考核,將提高資源回收率目標明確化,確保了可實施性。
以放保產,完善現場技術指導
在科學開展“提高現場場資源回收率,以放保產”的工作過程中,始終從礦實際出發,科學統籌,合理部署,為了能夠切實的將頂煤放凈,運河煤礦生產現場采用了“多輪,間隔,順序,等量放煤方法”,完全有效的將頂煤全部均勻放凈,最后由現場驗收員逐個放煤口檢查,有效的杜絕了頂煤放不凈或丟煤的現象發生。此外,為確保煤質發熱量,礦調度室專門制定了《精次煤分倉管理措施》。現場采煤機運行割煤時都是出的精品煤,工作面放煤時出的為次品煤,次品煤直接由皮帶運送到地面洗煤廠。為了避免出精煤時矸石進入煤流,區隊專門制定了嚴格的考核措施加強現場煤質質量,在出精品煤時如果有大塊矸石進入皮帶或者轉載機,都會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對責任人進行處罰,有效的確保了煤質發熱量。
精耕細作,每月從細微處“摳出”數百萬
運河煤礦在開展此項活動時,始終將技術創新和員工思想教育作為順利展開工作的重要保障,發揚老一輩的“落陵精神”精耕細作,從源頭出發不浪費一點資源,讓效益從細微處出來。為了減少綜采三角區煤炭填充造成的浪費,運河煤礦生產礦長劉克東曾多次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現場調研并提出了具體辦法,嚴格要求現場要專門降尾梁放矸石將此空間填滿,杜絕此區域填煤。從現場實際操作來看此區域填矸達到90%以上,比原自然填滿此空間會減少煤炭損失90%以上,每割兩刀煤就會多回收資源71.2噸,僅此一項每個月就多增加資源回收2600余噸,通過以上措施7311綜放工作面回收率每月能提高近5個百分點,多回收煤炭資源近5000噸。這樣精細算下來,每月就能從原本屬于老空區的“三角區域”就能“摳出”幾百萬的效益。
(運河煤礦 高維東 徐秀嬌 滿操)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