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的路如何越走越寬?
——濟礦集團打造“多式聯運物流項目”開創煤企轉型新局面紀實
■ 特約記者 王傳鈞 文/圖
煤企為什么要走轉型升級之路?
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經歷了不少波折。先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國煤炭行業經歷了將近5年的全行業的低迷,煤炭行業全行業陷入整體虧損。2002年至2012年,煤炭行業由復蘇、繁榮乃至瘋狂,造就了煤炭行業所謂的“黃金十年”。自2012年以來,由于產能嚴重過剩和我國宏觀經濟的深度調整,煤炭行業再次陷入低迷期。當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煤企必須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政策措施,以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促進脫困發展,而煤炭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是唯一出路。正如管理大師拉姆·查蘭所說:“是該徹底改變企業思維的時候了,要么轉型,要么破產。”
堅持“相機而動”不遲疑
如何轉型升級?
因地制宜,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科學謀劃培育新興產業。尤其是拉長煤炭產業鏈條,是大多數煤炭企業實施煤基發展戰略的共同選擇,從未來大的發展趨勢看主要有縱向和橫向兩個推進方向,而且兩個都將推進煤炭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融合發展。一方面從煤、路、港、航上進行產業嫁接融合,另一方面實現煤與金融協同融合、煤與鋼鐵協同融合、煤與物流協同融合。濟寧礦業集團也瞅準了這一點,他們堅持“相機而動”不遲疑,順勢搶抓大機遇,在2014年2月成立“濟礦營銷分公司”的基礎上,又于當年6月搶占先機成立“濟礦物流公司”進行產業嫁接和融合發展,強力打造濟礦物流品牌——山東京杭鐵水聯運物流中心。
為什么選擇物流?
因為濟寧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顯著的區位優勢。濟寧位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中間地帶,處于東部和中西部地區貫通連接的紐帶區域,活躍的產業轉移傳遞活動,需要現代物流服務的有力支撐保障,勢必要求濟寧市構建發達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在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十大物流通道”中,濟寧市同時處于“東部地區南北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北地區物流通道”、“長江與運河物流通道”、“煤炭物流通道”、“進出口物流通道”五大物流通道,在全國現代物流發展大格局中處于重要位置。而濟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發展,在市場準入、土地供給、項目投資、融資擔保、財政稅費等諸多方面實施扶持優惠政策,濟寧市的投資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為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不僅如此,煤炭物流貿易是山東省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是穩保障的重要措施,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第一,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消費地。目前年煤炭消費量占全國的1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消費占總消費量的95%以上,六大耗煤行業用煤又占到規模以上工業用煤的88%左右。第二,山東省是煤炭凈調入省,煤炭凈調入量大、需求品類齊全。近年來年調入量均達到消費量的70%以上,并且動力煤、冶金煤等商品煤品種都有較大的需求量。“十三五”期間,山東將嚴控煤炭產能增長,規劃壓減產能6460萬噸,年產量將控制在1億噸左右,也為煤炭凈調入提供了新的空間。第三,山東省區位優勢明顯,煤炭通道布局廣泛,交通便利。鐵路、公路、港口、內河航運等煤炭運輸通道四通八達,具備較大的轉運能力,煤炭物流貿易便利,特別是京航運河山東段具有5000多萬噸的下水能力,可以直接到達用戶所在地,運輸價格大大優于海進江、海進湖,有利于提高物流貿易的經濟效益。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2014年6月,由濟寧礦業集團與梁山縣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濟寧礦業集團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金2.2億元,主要經營:包括煤炭、建材及其他產品的物流貿易、租賃經營;貨運代理服務;貨物倉儲、裝卸;以及對港口、鐵路、航道建設投資等。該項目被列入2015年度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航道工程被列入國家交通部“十三五”規劃。2017年3月,港口航道工程又列入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堅持“早抓快辦”不怠慢
轉型升級需要時間,轉型升級更需要速度。轉型升級必須突破慣性思維的束縛,找準方法是關鍵,有對路的方法就可贏得時間;轉型升級必須從因循守舊的心態中解放出來,提高效率是重點,有驚人的效率才能保證速度。濟礦物流項目一期工程的建設也不例外,正常三年才能完工的,濟礦集團一年就拿下;別人跑兩三年還未跑完的手續辦理工作,濟礦集團一個月全部搞定。就憑這,驚得外界同行唏噓不已,紛紛豎起大拇指——了不得,濟礦速度厲害呀!
濟礦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濟礦集團領導有強烈的事業心、自信心和成功欲。早在今年
其次,濟礦集團上下同心,目標一致,立說立行。2016年,物流公司根據集團公司工作思路和對項目建設的總體要求,首先建設山東京杭鐵水聯運項目一期工程,即鐵路專用線工程和物流園區工程。
據了解,現場建設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份,陸續開工了煤流系統土建工程、堆取料機基礎土建工程、預裝式35KV變電所安裝工程、35KV場外供電線路安裝工程、場內外運煤道路、場區電纜溝、綜合管網安裝工程、煤流系統設備安裝工程及場內動力配電網安裝工程等。物流園區35KV外部供電線路全長
第三,專人攻關,特事特辦。濟礦集團綜合辦副主任王德寶在談到外協跑手續的艱辛時只說了兩個字:“值得!”在跑辦過程中,他們合理統籌時間,帶著公章現場辦、開著專車連軸轉,北京、聊城、太原、濟南——“我們不是在這個點蓋章,就是在奔向那個點的路上!”他們樂觀務實的情懷和敬業進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鐵路人:濟南鐵路局運輸處李科長深夜加班幫著他們整理材料;太原鐵路局、北京鐵路總公司、濟南鐵路局的領導放棄周末休息,多次召集專題會議,按照濟礦物流鐵路專用線
堅持“融資發債”不落伍
大項目成就大事業,大事業帶來大收益。振奮人心的是,山東京杭鐵水聯運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的項目收益債券今年4月21日即通過國家發改委聯審會的審核,核準額度為15億元,
本期15億元項目債券申報成功有何深層含義?
第一,京杭鐵水聯運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是省重點建設項目,航道工程還被列入國家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規劃,港口、航道工程被列為2017年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于集團、山東乃至全國都具有重大意義,而且確立了省內首例以煤炭交易為中心的鐵水聯運立體物流網。
第二,從微觀上來講,本次融資是濟礦集團投融資中心資本市場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從宏觀上來說,濟礦物流項目收益債券是山東省境內迄今為止單只規模最大的一期項目收益債券,也是今年以來山東省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結構化調整創新債種,更是沒減額度大物流債種的全國第一例。標準的大額度,沒減一分額度的大物流債種,全國第一例,絲絲入扣,環環相連,結結實實樹起了大標桿。
第三,本次融資打造了濟礦集團創新型融資的全新理念,為濟寧市國有企業多渠道融資樹立了典型標桿,本期債券申報工作是濟礦集團攜手中國銀河證券合力打造的創新型融資典范,合作集中詮釋了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的磅礴力量。
6月份,濟礦集團和銀河證券為共同做好債券發行的相關工作,專門組織召開了兩次濟礦物流項目收益債發債研討會。隨后在7月組織十多家有購買意向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到濟寧礦集團物流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調研、考察,并召開了規模較大“濟礦物流項目發債銀企座談會”,近百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反響熱烈,很多人感嘆“百聞不如一見”,對項目的優勢和現場建設情況感到震撼,對項目的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對債券購買充滿了極大的熱情。會后,十多家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紛紛上報上級審批單位申請購買債券,部分已完成總部(總行)批復,整體債券發行進程正在健康有序地進行。
不僅僅是發項目債,今后該集團還將開展物流與金融結合的工作。濟礦集團投融資中心主任仉曉光告訴記者,物流與金融結合的實質,是有效的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具體包括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托、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據《大眾日報》
而且《意見》明確,要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拓寬物流企業融資渠道。推進物流企業和保險公司合作,提高物流企業抵質押物財產險、貸款保證保險等覆蓋面,鼓勵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開展“政銀保”保證保險業務,支持保險機構發展物流綜合保險等針對物流企業的一攬子保險業務等。
堅持“研討懇談”不松勁
該會議是由濟寧礦業集團主辦的一次大型會議,來賓范圍涉及京、津、冀、晉、陜、蒙、豫、魯、蘇、滬、浙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來自國家發改委、山東省、市發改委、山東省、市煤炭工業局、梁山縣政府、濟南鐵路局、太原鐵路局、鄭州鐵路局等部門各級領導、煤炭行業資深專家及來自華電、神華、陜西煤化、晉煤、凌志、潞安、山焦集團、中聯水泥、新興鑄管、山鋼集團等近80家大型央企、國企等知名單位的領導嘉賓共計28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分為物流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和業務懇談會兩個階段進行;期間,濟礦集團與華電集團燃料物流有限公司還簽訂了合資合作戰略協議;濟礦物流公司、濟礦營銷分公司與上下游客戶代表召開了業務懇談會,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并與4家單位簽訂了業務合作協議。
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賀興東發表了《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現狀、趨勢與政策》的主題演講,他從“物流園區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講起,沿著我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趨勢與政策的主線脈絡逐步延伸拓展。指出物流園區是物流降本增效的關鍵環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目前物流園區數量正穩步增加,區位交通條件優越、開發運營模式得當的物流園區收入來源穩定。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是未來物流園區發展大勢所趨;來自國家層面的多維度支持,使物流園區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王海霞發表了《打造多式聯運大樞紐,擁抱物流發展新機遇》的主題演講。她從京杭運河發現現狀及規劃、京杭運河多式聯新通道的地位和作用、山東京杭鐵水聯運項目的進展和優勢以及項目發展愿景進行了詳細介紹。京杭大運河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群及淮海經濟區,自開鑿以來就是國家大動脈,更是“大運河經濟帶”。
據她透露,山東境內濟寧至蘇魯省界湖東線航道正在進行三級升二級的前期工作,湖西線航道正在按照二級標準建設;京杭運河鐵水聯運新通道市場前景廣闊,對融入“大運河經濟帶”完善區域運輸格局、支持經濟提質和降本增效、加強區域經互動和產能優化等具有重大意義。山東京杭鐵水聯運項目區位優勢明顯,北接京津冀、南通蘇杭、東連海外、西達西北,“西煤東運”至“北煤南運”最佳中轉點,將成長為新“九省通衢”;并可形成“煤下礦上”的鐘擺式貨物對接,物流效率最高,物流成本最低,船舶運力最高,且運距較短,成本優勢顯著。
王海霞強調,京杭運河鐵水聯運項目可采用“縱向一體化、橫向專業化”的管控模式,并建議濟礦集團緊抓我國多式聯運發展機遇,充分發揮瓦日鐵路和京杭運河的大運力、低成本優勢,做大規模、提升水平,創建全國內河多式聯運發展的示范和標桿。同時,搭建全國知名的智慧物流交易平臺創新煤炭營銷模式,基于“互聯網+”,建立集商品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于一體的智慧物流交易平臺,形成在全國具有高度品牌影響力的智慧物流交易平臺。
堅持“大物流 +”不含糊
曾擔任過山東省水利廳廳長的濟寧市委書記王藝華
山東省發改委經貿處處長張中英在
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于秀忠在山東京杭鐵水聯運與物流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明確指出,山東省具有煤炭物流貿易的雄厚基礎。山東為保障煤炭能源供給安全,自2007年以來按照以保障促物流,以物流保保障的原則,積極推進現代煤炭物流發展和煤炭儲備配送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清潔煤炭加工、儲備、配送于一體的煤炭物流企業。2010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促進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建設意見,將省級煤炭儲備基地建設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或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在建設土地、資金等方面享受有關扶持政策,全省煤炭物流配送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目前全省規劃建設了8個省級煤炭應急儲備基地,日照基地已成為國家煤炭應急配送基地,龍海基地已被列入“山東省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重點扶持項目。同時,山東煤炭企業轉變發展思路,由煤炭經營調整為經營煤炭,走出了發展煤炭物流擴規模、增效益、穩保障的路子。
于秀忠強調,濟礦集團投資建設的鐵水聯運項目,位于重要產煤市濟寧,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和交通運輸優勢,上乘瓦日鐵路,下依京杭運河,占據了西煤東運咽喉要地,吸納晉陜蒙優質煤炭資源,沿運河下聯華東、華中,進得來、出得去。不僅能成為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還能沿運河入長江,輻射江浙、兩湖,成為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煤炭運輸樞紐。京杭鐵水聯運物流項目是濟礦集團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契合煤炭物流發展趨勢,符合作為省級清潔煤炭儲備配送基地的區位、交通和資源條件,省煤炭局將全力支持項目發展,著力將京杭鐵水聯運項目打造成省級煤炭儲備配送基地示范工程。
另據濟礦集團副總經理、濟礦物流公司董事長閔維介紹,他們打造“大物貿”格局主要有八大舉措:(1)建立“產、運、銷”渠道,即:長期戰略合作的上有煤炭集團;中有鐵路局車皮運量支撐;下有耗煤焦、鋼、電、化工企業合作的運營渠道。(2)運營模式的確立:一是自購自銷,即:自主經營;二是聯購聯銷,與客戶一起買、一起賣,風險共擔、利益共存;三是物貿與煤炭加工摻配倉儲加工裝卸服務收取服務及站臺費多元化運作。(3)實現與上游煤礦、中游鐵路、下游電廠鋼廠合資合作,共同購買火車皮,建立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實現“產運銷”一體化運營暢通無阻,確保穩量、保量、增量。(4)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庫。互聯網:實現網上不見人簽約、結算,大數據查詢等,要與秦皇島、太原交易中心合作,整合資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有利于發掘客戶,即時對接洽談、網上簽約、供需產品發布、物流運輸配貨、倉儲服務等方面內容。大數據包含:一是客戶檔案(聯系人、地址、產品等)及區域分布;二是上下游客戶供需、品種質量、運輸、產品價格;三是具備查詢功能,以便及時尋找上、下游客戶隨時對接并簽約。(5)科學合理組織業務人員,優化勞動組合,所有上游礦點、站點,下游直供客戶接煤點、一律設人蹲點進駐,責任到人,在太原設立辦事處專門協調火車計劃、發運等。(6)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管控運營體系,制定業務流程、各崗位責任制,最大限度控制成本。真正實現買得便宜、賣得貴,中間控制物流費用不浪費,從現在到年底實現2列/天,攤薄運營成本。出物流園的煤摻配率要占到總量的10%。(7)以物流園為依托與煤炭企業建立戰略互信,最大程度爭取授信,減少資金使用。(8)重點開發直接裝車功能煉焦煤、無煙煤、氣化煤礦點合作,要多元化運營,汽運、火車、船運、力求要形成物流配貨、降低物流費用,爭取效益最大化。
轉型升級是一項關系到企業興衰的重大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戰略上打持久戰,保持咬定目標不放松、不動搖、不折騰的定力;在戰術上打殲滅戰,逐點逐項逐級攻堅打贏。目前,濟礦物流項目二期港口、航道工程正在緊張地興建中,2018年10月完工投用。該項目建成后,即可形成公路、鐵路、水運三位一體的多式聯運大樞紐,具備1500~2000萬噸接卸發運能力,使晉豫魯鐵路大通道與“大運河經濟帶”有效結合,甚至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鏈接在一起;預計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拉動社會投資70多億元,可帶動倉儲、運輸業、住宿餐飲及其他服務業等臨港產業的發展,并逐漸形成物流帶動、產業聯動、集群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煤炭企業的轉型升級,并有效促進地區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