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參軍 終身是兵
——記花園煤礦安全管理科班長張思強
張思強,花園煤礦一名普通的安全監察員,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名優秀的退伍老兵,他立足平凡的崗位,用自己堅韌、務實、敬業、奮進的工作態度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礦工之路。正是因為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多次被集團公司和花園煤礦評為明星班組長,2015年和2016年還被濟寧市煤炭局評為“優秀安檢員”。
軍人的忠誠,讓他一次次選擇相信
2003年,張思強退伍轉業后便在家耐心等待國家分配,三年,他耐心等待了三年,三年他也有過焦慮,有過擔心,有過情緒,甚至有的人還鼓動他去政府上訪,但是他最終選擇了相信:相信政府會給他一個滿意答復,會給他一個適合他的崗位。終于,2006年9月,他被通知到濟寧礦業集團陽城煤礦上班,陽城煤礦當時是濟寧礦業集團效益最好的煤礦,也是整個濟寧地區工資待遇靠前的單位。工作后,他嚴格要求自己,以軍人的優良作風干好每一份工作,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一致認可。
2008年花園煤礦籌建,需要大批的人去支援。可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放棄陽城煤礦這么好的工作待遇,去一個剛剛籌建各種條件都很困難的新煤礦工作。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曾經的軍人,張思強知道這是企業需要他的時候,于是他第一個站出來主動申請去花園煤礦工作,當時有很多人勸他不要去,也有人笑話他傻,但是他選擇了相信,相信這個時候企業一個煤礦最艱辛的時期就是剛剛建設的時候,住宿、吃飯、生產等等各種條件都是十分艱苦的,可張思強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給自己說:既然來了,就要干出個樣來,就要相信企業,就要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他申請到采掘一線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不怕險,事事帶頭,時時領先,工作半年便得到領導們的一致認可,被工區推薦為大班長。
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調至安全科擔任一名普通的安全監察員。在煤礦干安全員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很多人不僅僅不理解,有的還惡語相向。尤其當時的花園煤礦剛剛建設,工人的安全培訓不到位,安全意識不深刻,還有很多外委單位的人員。張思強再一次選擇了相信,他不僅僅沒有退縮,反而認為這個時候讓他去干安全員是領導對他的信任,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領導的選擇沒有錯。2011年由于工作突出,被安全監察科推薦為安全巡查班班長。
軍人的執著,讓他干一行鉆一行
張思強經常對自己和周圍的同事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就要鉆一行。”自從他擔任安全員以來,始終不忘記自己擔負的職責,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始終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牢記于心,把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現場實際中,最大限度的排除隱患。
張思強愛琢磨,總喜歡把問題、困難琢磨透,看清本源。不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出個樣來,就要對得起那份工資和領導們的信任。這是張思強工作的原則。他愛思考、愛總結,愛琢磨。他總在想:安全工作是一項要求很嚴的工作,而且是與廣大職工切身安全、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敢于違章違紀?他通過多年的工作經歷,總結各類事故,得出了“335”的安全隱患。“335”就是指:三個安全薄弱時間、三個安全薄弱地點、五種安全薄弱思想情緒。
三個安全薄弱時間就是逢年過節、農忙時節、現場交接班時間。逢年過節、節假日期間,職工思想麻痹、精力分散、休息不好,上班期間職工的思想往往不在班上,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最容易發生事故。因為煤礦大多數都是農民,都在家還有種地,一到農忙時節,都想著家里的生產,不論早班還是夜班都還要回家收割,忙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子下井上班,安全隱患極大。每到交接班的時候,有很多職工為了趕班車早早回家,最后往往現場工作質量不高,而且交接班也會很匆忙,很多需要交接的事項會忘記交接,導致工作質量下降、隱患得不到排除。
三個安全薄弱地點就是工作面采煤懸頂處、斷層處以及上下端頭處。這三個地點條件很差,是事故多發地點,如果稍加不注意就很容易出問題。張思強下井后會對這三個地點著重進行檢查。2012年10月份的一次夜班,采二工區回采2313工作面,當時采用的是炮采工藝,回采后頂板垮落緩慢,不充分,頂板壓力大。正在生產中,張思強忽然聽到“咔咔”的聲響,他意識到可能周期來壓,如果不及時探明情況加強支護,就有可能發生較大危害。于是,張思強立即責令停止生產,指揮工人撤到安全地點,而他自己則和當班跟班區長時刻觀察頂板變化,并安排專業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加強了頂板支護,消除了一個較大的安全隱患,保證了工作的正常生產和現場職工人身安全。
五種安全薄弱思想情緒一是夫妻鬧矛盾容易產生精力分散,二是職工家庭遇到困難容易產生畏難發愁的情緒,三是身體有病容易產生萎靡不振的安全隱患,四是年齡偏大容易產生不求上進的思想情緒,五是加班加點容易產生圖省勁圖快的麻痹情緒。這五種情緒可以說是總結了所有不穩定思想和隱患情緒,是煤礦生產中最容易遇見、最普遍的情緒。職工如果帶著任何一種薄弱情緒上班,本身就是一種隱患,還會在現場操作中出現違章違紀,就很有可能造成事故發生。張思強在安全監察工作中很注意職工思想狀態的檢查,他認為心病還需心藥醫。抓安全首先就要抓人的安全,而人的安全最基本的就是人心的安全。遇到任何一種隱患情緒都必須加以引導、勸說,做好了思想工作,安全工作才能保證。
軍人的實戰,讓他言出必行
張思強不僅愛琢磨,更喜歡總結,把琢磨到的東西用到實際工作中。他常說:知道了病根,就好對癥下藥了。張思強琢磨透了安全隱患根源就是“335”的薄弱隱患,抓住了脈搏,就找到了治病的方法。他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安全工作方法—“望聞問切”安全管理法。
“望”就是在班前會、上崗中通過察言觀色、細心打量班組里每名職工的精神狀態、行為舉止,從總體上把握班組的整體安全狀況,并從中排查出安全薄弱人員,重點進行管。“聞”就是通過仔細聆聽班組內職工的談話和討論,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俗話說“言為心聲。”無論班前、班中還是班后,與職工談話時都會留心,很多時候他們不能簡單的就他們的嘮叨、抱怨進行批評和職責,而是要想到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發牢騷,既聽話中話,也要分析話中話,這樣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問”就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去和職工交流,發現職工情緒異常時、有不安全行為時,要主動耐心的詢問、開導,實踐證明對職工多一份理解,多一句安慰,就可能減少一起不必要的事故。“切”就是要注重在動態中把握職工的安全狀況,在現場多走、多看、多查,及時發現生產中的安全隱患,并切中要害,制定措施防患于未然。2017年4月的一天中班,張思強在經過四采區軌道大巷水倉硐口時,發現頂板有一塊噴體有脫落現象,地上有散落的小水泥塊,他便立即通知調度室進行處理。當那塊危險的大塊頂板噴體被成功找掉,張思強才安心離開。
軍人的鐵脊梁,讓他敢于直面任何違章
張思強愛較真,這在花園煤礦是出了名的,正是因為他這個特點,招惹了很多人的不滿和背后閑話。但是他不在乎,他常常對自己也對周圍的人說:“我當兵訓練的時候,挨打受罵那是家常便飯。現在干安全員,就是給那些違章違紀的人做斗爭,有斗爭就會有爭議,有誤解,有罵聲。但是我們不怕得罪人,不怕較真。工作中我寧聽罵聲,不聽哭聲。”很多人因為違章違紀被處罰了之后,有的背后罵幾聲。4308在回撤期間,施工方在斜巷放重車,嚴重違反了花園煤礦斜巷運輸管理規定,并且未使用主用銷子。當張思強上去進行制止時,施工方負責人不僅僅不及時改正,還振振有詞說:“不就幾輛礦車嗎?又沒有多少東西,不用銷子也沒事。”張思強的倔勁立馬上來了“不行!不改就不能繼續生產。耽誤一點生產進度也不能違章違紀!”張思強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并給予了當事人“三違”的處罰,并避免了類似事件的發生。他常常說我們安全員多說一句話,多制止一例違章違紀,就是在行善積德。
俗話說的好“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安全工作也是如此。抓安全就要常抓不松懈,一時的成績不等于一輩子的榮譽,安全要時時刻刻抓。作為安全員,更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曾經的軍人,張思強堅持軍人本色,挺立了鋼鐵的脊梁,用不死不休的戰斗意志,干好本職工作。每次下井,他都是第一個到達工作面,檢查頂板,檢查交接班,檢查每一個環節,確保安全了才讓職工進入工作現場。工作時,跑的勤,盯的勤,喊的勤,動的勤,才保證了職工操作安全。工作結束后,他又是最后一個離開,要確保所有隱患都已經處理,交接工作都做到完善。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每當張思強唱起這首歌,他都為自己曾是一個兵感到自豪、驕傲。他深知:一朝參軍,終身是兵,不論生活還是工作中就要拿出一個兵的樣子來。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雖然脫掉了軍裝,軍魂還在;雖然離開了戰場,但只要心中有陣地,處處是戰場。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召之即來,來即能戰,戰能必勝,無愧于“軍人”這個曾經的稱謂。
■ 花園煤礦 徐來棟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