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云煤礦的“新舊動能轉換”
節后,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要求全省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吹響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
余熱代替鍋爐,重視環保,打造“綠色礦井”
該礦扎實開展“舊能”轉“新能”工作,關掉鍋爐房,啟動余熱利用項目,扎實開展礦區環保整治工作,著力打造“綠色礦井”。
該礦余熱綜合利用系統投入運行,礦井余熱利用徹底打破了以往靠燒煤來滿足礦區采暖、制冷和蒸汽需求的歷史,實現了“舊能”向“新能”的轉換。該項目利用礦井水、通風乏風、壓風系統等排放或產生的低溫余熱資源進行回收,通過可利用的余熱與介質進行熱交換,采用熱泵技術實現合理梯級利用。該項目的啟用真正實現了“出煤不燒煤,廢氣零排放”,每年節省運行費用約140萬元,節約標準煤約7795噸。
該礦扎實推進環保綜合治理工作,提高環保重視程度、建章立制、完善環保設施,使環保工作形成系統管理和長效機制。加大過程管控力度,強化跟蹤考核措施,不斷營造環保工作“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通過制定“環保22個必須”、建立“環保監察員制度”等系列舉措著力改善礦區環境。每天對工廣區域進行清掃、灑水,及時做好堆場防塵網覆蓋,有效減少揚塵,確保環保指標動態達標。外排水COD濃度、空氣質量PM濃度始終在標準范圍以內。
科技創新,裝備升級,打造“智能型礦井”
該礦扎實開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礦井建設工作,不斷改善職工工作環境,減少職工勞動強度,真正把職工的“體能”轉換為工作的“動能”,著力打造“智能型礦井”。
該礦不斷加強礦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大力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等科技興礦行動,把科技創新、裝備升級改造作為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抓手。該礦變電所、中央泵房、主井絞車、集中皮帶、洗煤廠等重點崗位機臺先后實現了集中遠程控制、無人值守,以智能化、機械化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據了解,自“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活動開展以來,井上下各崗位機臺累計減員100余人,每年可節約人工費用1000余萬元。
該礦還在改善職工工作環境、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方面狠下功夫。在原來的設備設施基礎上,先后在東翼軌道、上部軌道大巷開通了人行車;對回風巷猴車、1308面猴車進行了延伸升級改造;在掘進迎頭投用了全巖式掘進機、掛鏈式混凝土噴射機;在采煤工作面投用了端頭支架;井下集中制冷項目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該礦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改善職工工作環境,減輕職工體力消耗,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鼓舞職工干勁,讓職工心情舒暢地工作。
“雙核”驅動,打造“節支增效型礦井”
2017年以來,該礦緊緊圍繞洗煤廠、機修廠這兩個核心單位,大作節支增效文章,“雙核”驅動,著力打造打造“節支增效型礦井”。
該礦洗煤廠堅持技改,提升自動化水平,優化生產工藝,優化勞動組織,2017年完成技術改造20項。精煤產率、浮精產量、煤泥低位發熱量均達到集團考核目標。介質消耗減少30%,電耗降低8%,噸煤洗煤費用下降了1.41元,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和降低成本500余萬元,整體創效4800余萬元;機修廠通過強化自修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完善考核措施,拓展維修業務范圍,降低外修費用。2017年總計實現產值1230余萬元,累計節約成本總額730余萬元。
■ 霄云煤礦 孫坤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