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全生產的甲方乙方
前陣子《脫口秀大會》有一期話題叫“做生活的甲方”,節目中的演員用各種段子和妙語給觀眾帶來陣陣歡愉,但是笑過背后也引人發思。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乍一看讓人一愣,究竟什么是甲方,乙方又應該是什么呢?
于是我就特定去查了一下甲方和乙方的定義,網絡上給出定義:甲方為合同要約的提出方,乙方為接受要約方。這樣看來,甲方代表著策略制定者,字面上更擁有掌控全局的主動權和決定性;乙方代表著策略執行者,代表著工作落實的執行力,主要的工作是讓一個好策略真正高效的落實執行。
就煤礦行業而言,我們擁有著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不妨我們比喻引申一下:身處生產一線最前沿的我們莫過于代表著最高執行力的乙方,而作為技術支撐的生產職能部門應該就是制定策略的甲方。根據契約精神,甲方應該更為主動的深入一線現場,找到解決現場問題的方法策略,畢竟在整體宏觀管控方面,甲方更擁有較多的話語權。乙方最擅長的,應該是策略的執行力,如何讓一個好的策略,通過創意和執行,真正落實下去,才應該是乙方需要時刻考慮的問題。
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是很容易出現這樣一種問題:一部分甲方會把策略問題拋給乙方去提大策略,自己反而不想動腦子去思考。而部分不專業的乙方也就大大咧咧的承接了甲方的工作,接著就用自己局限性的思維,去解決一個力所不能及的全局問題,往往最后是驢頭不對馬嘴,出現了方向性的失誤。
其實最好的方案應該是:甲方應該最清楚自己的問題,而乙方必須從旁建議;乙方要不折不扣的創意性執行,而甲方要進行深入式指導和監管。
甲方作為整體“操盤手”,擁有更廣袤的視野,應該更清楚問題的核心部位。當然,往往當局者迷,需要乙方從參與者的角度,提供一些參考建議。所以,甲方不能閉關鎖國、掩耳不聽;乙方也不能故意裝瞎,藏著掖著。
乙方作為基層“踐行者”,理論上擁有實干家的義務和底氣,應該能夠更好地觸及到問題的核心位置。然而,低頭拉車的老牛更需要抬頭看路,即使被規劃了路線,也應該抬頭看一下前方的障礙和沿途的風景。
很難說出來,究竟是“甲方”更好,還是“乙方”更妙。很多的時候,我們是在不斷變化著“甲方乙方”的身份角色。一個人不可能是純然的甲方,也不會是永遠的乙方。即便是作為甲方的核心管理人員,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生產現場時,儼然成為了乙方。同理,成為乙方的踐行者,在面臨突變的臨時性工作,擁有更多豐富經驗和策略的實際操作者成為了甲方。
所以,我們確實不僅要學會“換位思考”,更要擁有“同理心”,體會不同角色的難處,才能互相包容,完成統一的目標。
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有一句話挺應景的:“成全了別人,也陶冶了自己”。
■安居煤礦 李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