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山東濟寧鄒城的白馬河畔,濟寧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動工儀式隆重舉行。鄒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文,濟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出席儀式并致辭。
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將依托濟寧能源現代港航物流全產業鏈優勢,打造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效果圖。
項目規劃占地約1125畝,一期工程新建船體聯合車間、分段裝焊車間、涂裝車間、舾裝綜合車間等4個生產車間及有關配套設施,計劃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項目一期建成后將具備年造船24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項目整體竣工后,將具備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
“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是濟寧能源布局內河造船領域的大手筆項目。高質量新能源作為動力的船舶普及必將塑造我國內河航運發展新格局。”作為項目設計單位代表,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琦表示,未來這一項目可成為我國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標桿工程,成為連接南北通江達海、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的裝備制造牽引龍頭項目。
與會領導共同啟動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
該項目以綠色智能造船、造綠色智能船舶為方向,全部建成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引領內河船舶制造“數智化變革”,大力推動船舶制造的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加快內河船舶升級迭代,引領中國江北智慧綠色物流發展新格局。“項目定位高度契合國家五部委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有效帶動腹地鋼鐵、高端化工等產業集聚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鄒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文說。
“目前,濟寧能源正全力打造‘港、貿、船、產、建、融’的港航全產業鏈體系,這一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濟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認為,該項目建成后,將對改善魯南區域交通運輸結構、延長公路網絡運營周期、促進生態環境改善、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建設港航經濟生態體系,實現京杭大運河經濟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據介紹,濟寧港定位為京杭運河水運主通道“北煤南運”的重要下水港,是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濟寧市引導產業布局、開發沿運河經濟帶和實施“以河興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托。根據預測,到2025年、2035年,濟寧港貨物吞吐量總體規模將分別達到1.0億噸、1.3億噸。結合相關條件,預計濟寧港運輸船舶的需求年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年新增船舶需求將達到500艘以上。
鄒城市有關負責人,集團公司領導閔維、張雷、薄福利、李宏強、郭錦華,項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代表,集團機關有關部室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
文丨馬輝 圖/視頻丨臧盛博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