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3中國(濟寧)煤炭綠色開采與高質量發展技術交流會在濟寧舉行,邀請眾多行業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共話煤炭綠色安全清潔開采新技術、新裝備、新趨勢,共謀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合作、新未來。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礦智能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國法,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學軍,濟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晉,山西省煤炭協會副理事長王玉寶,山東省煤炭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汝江,濟寧市能源局局長曾凡玉,濟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崇景出席會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主任曹文君主持會議。
“采選充一體化”綠色開采
讓煤礦井下矸石不升井
本次技術交流會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主辦,山東省能源局、山東省煤炭行業協會協辦,濟寧市能源局、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承辦,旨在加強“三下壓煤”綠色開采與矸石循環利用,賦能濟寧煤炭安全清潔生產,共同推進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關系人類生存和發展,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隨著煤炭資源開發的深度推進,地下開采與地上開發的矛盾日益突出,矸石外排與地表環境保護的矛盾日漸凸顯。“在山東省和濟寧市的大力推進下,濟寧能源在推動‘資源開采清潔化、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低碳化,廢棄物處理減量化、資源化’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劉峰表示,煤炭采選充一體化綠色開采創新成果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煤炭資源的回采率和地下空間利用率,同時提高了主井有效提升量和井上選煤廠入選原煤質量,有效地保護了地面生態環境,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良性循環和生態環保的統籌兼顧,為煤炭行業樹立了良好典范。
放眼整個山東省,全省原煤入選率達到85%,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先進適用的煤礦裝備與技術能得到大力推廣應用,將為山東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能源保障。劉學軍在此次會議上提到,“采選充一體化”綠色開采技術既是積極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直接體現,也是扎實推進能源保障網和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建設的重要舉措。
推動煤炭產業智能綠色發展,是實現煤炭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此次技術交流會結合實際開展創新性研究,創造了一系列經驗做法,對濟寧市來說有很多借鑒之處,我們將加強技術、人才、產業、企業間的溝通交流,深化合作,推動綠色開采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做出積極貢獻。”林晉在致辭中說到。
張廣宇表示,當前,煤炭行業轉型發展進入關鍵期、攻堅期。過去粗放管理型、勞動密集型、產量效益型的經營模式,正在向精細管理型、技術密集型、效率效益型轉變。本次技術交流會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的學習交流平臺。濟寧能源將以開放求發展,以合作謀共贏,與全國煤炭行業兄弟單位一道,深化技術經濟合作,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煤炭綠色開采、清潔利用示范工程,為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年來,濟寧能源以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為使命,縱深推進發展方式變革,積極探索“雙碳”戰略下煤炭發展新路徑。以智慧綠色賦能產業升級,強力推進智能化攻堅,大力實施“采掘智能化、機臺無人化”。全力推進礦山綠色開采,大力實施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伴生資源再利用,實現“矸石和廢水不升井、少升井”,5戶煤礦建成省級以上“綠色礦山”。
同時,濟寧能源以科技創新引領產品升級,加快推動“煤電汽”清潔高效利用、裝備制造產品邁向高端,打造了海納科技、艾坦姆等3個山東省知名品牌。以產業協同加快盈利模式升級,大力發展港航物流、大宗商品貿易,創新培育“煤電、港航、產融”一體化商業模式,貫通產供需,服務上下游,實現由傳統資源型企業向大宗物資供應鏈集成服務商的跨越轉型。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76億元,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全國煤炭行業“安全高效集團”。
聚焦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
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十四五”以來,煤炭行業圍繞綠色低碳開采技術和裝備升級,積極開展開采、洗選、充填等各環節技術研發創新,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開創性的、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
本次會議圍繞這些行業核心問題,就加強煤炭綠色開采與矸石循環利用,推動煤炭生產利用的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展開了深入探討,邀請了山東科技大學原校長姚慶國,河北工程大學教授、國家能源充填采煤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建功,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張吉雄,國能烏海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橋,國能包頭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王忠樂,晉能控股集團山西科學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徐玉勝,徐礦集團技術中心主任賈敬新,山西焦煤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楊彥群,天津美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太友,杭州安永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李孝良等行業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合作、新未來,有關代表圍繞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作了報告。
王國法在報告中講到,煤炭行業必須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煤炭必將成為未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橋梁。綠色礦山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實現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實現由礦業大國向礦業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眾所周知,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如何在有序推進“雙碳”戰略及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實現煤炭資源安全高效綠色開發,已然成了煤炭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劉建功和張吉雄分別以《綠色開采技術—煤礦井下智能“采選充留”技術研究與應用》和《煤炭資源采選充+X綠色開采方法與實踐》為題作了精彩報告,向與會人員遞出了答案。海納科技董事長朱凱、天津美騰董事長李太友分別通過濟寧能源矸石不升井循環利用案例和天津美騰公司煤炭清潔的有益探索作相關經驗分享。
會前,全體與會人員共同到海納科技綠色礦山智能裝備基地、龍拱港集裝箱示范園區進行實地參觀。
來自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集團、山東能源集團等40余家國內大型煤炭企業,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煤炭報等20多家媒體的代表,濟寧市直部門相關負責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薄福利,集團機關相關部室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
文丨馬輝 田春雨 潘璇 圖/視頻丨李盈哲 臧盛博 張昕澤 張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