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濟寧港航發展集團和武漢理工大學綠色智能江海直達船舶與游輪游艇研究中心在武漢聯合舉辦內河新能源船舶技術研討會。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王發洲,湖北省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袁善謀,濟寧能源副總經理張雷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議邀請湖北省委軍民融合辦領導,中國船級社、中船701所、712所、716所青島分部、海軍工程大學、寧德時代電船科技、淄柴動力、濰柴重機等20家知名高校和科研企業的專家學者到會交流。此次會議以深入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推動內河新能源船舶技術發展為主題,旨在促進內河航運最尖端技術與綠色船舶標準化船型深度融合,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服務內河新能源船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綠色智能船舶研究所裴志勇教授主持交流會,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吳衛國、中船712所電推事業部主任周凌輝、中船716所青島分部副總經理魏立明等多位行業翹楚在會上進行分享。會議分別圍繞內河新能源船舶關鍵技術、制約要素、發展途徑、支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就相關議題展開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技術交流,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激發新的火花。
近年來,濟寧市內河航運發展迎來了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山東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關于支持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濟寧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將“突破現代港航物流戰略”列為全市九大戰略之一。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以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以“新船型、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為核心理念,將通過市場手段推動內河綠色智能化船型改革,推進“氣化運河、電化運河”步伐,降低碳排放“指數”,打造水上綠色交通,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雙碳”風起、綠潮涌動、科技賦能。此次研討會議的成功舉辦將打造出支撐引領內河新能源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高地,助推“4E”專業化船型開發和生產,聚集研發、設計、建造、配套、運營等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共同構建內河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體系,逐步實現“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航道萬里船”的美好藍圖。
文丨張亞東 朱浩然 圖丨臧盛博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