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科技領軍人物,最高可獲30萬元專項經費……7月16日,在濟寧能源集團首屆“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路演大賽中,來自9家權屬企業創新工作室的11位選手登臺路演,紛紛拿出自己“壓箱底”的項目,現場如夏日般火熱的“工匠風”撲面而來。
這是一次高手云集的“華山論劍”,選手們紛紛掏家底、拼創意、奪桂冠,圍繞企業創新發展探討難題、交流經驗,展開一場“火花碰撞”的創新之旅,同時也為廣大技能人才搭建起交流互鑒的廣闊舞臺。
如何創新創效?路演現場“亮肌肉”
在這場關于創新與創效的實戰路演大賽中,11名“創新大拿”齊聚一堂,秀“肌肉”,展示各自成果的創新性、創意性及其轉化優勢,并探討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如何通過創新思維和技術革新,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價值,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濟寧能源集團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探尋競賽與企業發展的契合點,持續創新各類競賽內容,形成一批職工叫好、企業歡迎、社會支持的競賽新載體模式,通過實戰化的崗位練兵、技能培訓、師徒幫教等活動,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讓技能人才在各自的行業賽道上勇攀高峰,帶動團隊及所在行業廣大職工共同強化技術革新、難點攻關,提升專業創新成果投入實際生產的轉化能力。
本次路演大賽是濟寧能源集團在建設創新工作室工作中的全新嘗試,目的是充分發揮勞模工匠在推進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路演形式培養選樹一批優秀的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和典型工匠人才,進一步擴大“濟寧能源集團工匠”的核心競爭力。
PPT+模型展示!11位科技帶頭人直奔主題
培育工匠人才,是一場全方位的努力。近年來,濟寧能源集團充分發揮勞模工匠在生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以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大力開展企業間的技術傳幫帶,精準消除對接企業技術短板,使新一代生產力穩步增長。
《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催生企業新動能》《綠色開采矸石不升井長壁逐巷充填項目應用》《采煤工作面隅角囊袋快速充填封堵工藝》……這些“土生土長”的創新成果,從不同方面解決了企業安全生產中的瓶頸問題。路演開始,11位選手紛紛上臺,通過“PPT+模型”進行展示,從機器智能到創新科技,從綠色能源到互聯網+,每一個項目都充滿了前瞻性和顛覆性,現場氣氛熱烈,響起陣陣掌聲。
“王華東創新工作室”就是今年濟寧能源集團自制微電影《群星閃耀時--老王“特”煩惱》中的原型。“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在市場并無成熟技術、研發人員缺乏工作經驗的情況下,王華東作為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用最短的時間獨立研發并制造出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高壓減速永磁同步變頻調速一體機……”路演中,王華東創新工作室成員張娜娜向大家介紹了這項“小創新”的改造故事。
“我們井下多數工作面都采用了TDS智能干選和連采連充技術,通過自動拋矸機將矸石與混合漿液分塊段跳躍式充填至工作面,解放井下壓覆的優質煤炭資源,對保護周邊環境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得益于TDS智能干選和連采連充技術的應用,義橋煤礦實現年置換優質原煤8萬噸,年可增收1億元。在路演中,來自義橋煤礦的張超晨分享了技術創新繪就礦山“新底色”的精彩故事。
最高獎勵30萬元!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是培養、發展工匠人才的有力抓手。濟寧能源集團通過一項項亮眼的創新成果,企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宏大畫面和生動場景躍然而出。據悉,此次路演一等獎將獲得3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用于創新工作室的設施建設、技能培訓和技術創新等項目。
去年以來,濟寧能源集團累計完成小改小革207項,建立了3家煤炭行業(技能人員)技能大師工作室、4家濟寧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3家單位獲得“2023年度濟寧市全員創新企業”榮譽稱號;3家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認定為濟寧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一批青年人通過“創新工作室”等平臺建功立業,逐步走上中層管理崗位。金橋煤礦“武國慶首席技師”工作室、義橋煤礦張超晨“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陽城煤礦高峻團隊等響當當的品牌,為集團公司青年崗位建功樹立了榜樣,打造了模板。
“我們開展此次路演大賽就是要用典型人物引領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凝聚全員的智慧和力量,大膽創新,使創新工作室真正成為企業的智囊團、崗位的創新員、項目的攻關隊、團隊的方向標,成為推動集團公司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閔維說。
文/圖丨楊娜 田春雨 丁曉曉 張昕澤 田超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