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濟寧隆重舉行,300余名領導嘉賓、專家學者,48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把握機遇,搶占綠色船舶新賽道,共商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質量發展之路,全流域打造黃金水道發展路徑,構建具有影響力的京杭大運河經濟帶。
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長江航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李青云,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領導及有關司局負責人,上海海事大學原校長黃有方、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楊斌等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相關專家教授,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洪巖,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茂慶等省廳領導,濟寧市副市長朱貴友,濟寧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華山等市直部門負責人,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崇景出席活動。
因“運”而興 綻放時代芳華
千年運河“綻”新韻,奔流不息向未來。當前,全球造船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超級周期”,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家老舊裝備的大規模更新、綠色動力產業的迭代升級,船舶產業的綠色智能轉型已成為大趨勢。中國內河水系發達,水運資源豐富,內河運輸貨運量居世界首位。但長江、淮河、京杭運河等內河流域仍以傳統柴油動力為主的“老舊小雜”船舶近30萬艘,其中京杭運河就有近6萬艘,特別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對大運河的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是港航運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新能源智能船舶正逐步成為內河航運發展的新趨勢。這不僅是對傳統航運模式的挑戰,更是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要持續在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方面,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加強綠色智能船舶標準化設計,推動內河船舶制造轉型升級,著力新能源船舶推廣,提升內河船舶整體質量水平和能效等級,共同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李青云認為。
“濟寧市將搶抓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戰略重大機遇,把‘強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發展’作為事關濟寧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聚焦打造‘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千億產業’,加快打造立足京杭運河、對接長三角、輻射‘一帶一路’、影響全國、聯通世界的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積極搶占新能源船舶新賽道,高起點規劃建設全國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實現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集成、規模化應用、商業可持續等四個方面的突破。”朱貴友在致辭中說。
張廣宇在致辭中表示,濟寧作為水運大市、制造大市、生態大市,正發揮優勢、乘勢而上,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推進“氣化運河、電化運河”步伐,塑造內河航運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濟寧能源集團也將借這次盛會的東風,緊緊抓住國家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機遇,堅持創新驅動,促進“產學研用”高水平聯動,為大力推動京杭運河大型化、綠色化、智能化、輕量化、標準化船型開發和應用,引領內河船舶綠色運輸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速向“綠” 激發內河航運“新”動力
近年來,濟寧能源集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指示要求,加快融入交通強國、制造強國、航運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步伐,聯合中集集團、寧德時代和武漢理工大學,以“新船型、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為核心理念,布局新能源船舶新賽道,打造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一期項目已全部竣工,具備年造新能源船舶24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
濟寧能源集團以科技創新為抓手,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同時,積極響應《山東省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努力爭做內河船舶建造工藝的示范者、內河船舶生產質量的免檢者,全力以赴推進內河標準化船型推廣應用和優化,為內河航運綠色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同時,濟寧能源集團大力搶抓內河航運發展契機,著力放大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全面提升新能源船舶研發制造能力,一體推進“產業、物流、貿易”融合發展,不斷拓寬通江達海的對外開放新通道,加速成為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產業的重要基地,會議引發了參會領導及專家學者的一致共鳴。
大會期間,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謝艷震宣讀了《中國發展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共識》。同時,大會現場與國內運營、物流運輸行業以及制造領域戰略客戶代表進行了簽約,為加強綠色智能船舶標準化設計,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和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突出智慧引領 打造內河航運智能體系
“目前,99%以上水運船舶采用柴油作為推進系統動力,船舶能耗水平比較高,按新生效法規船舶設計能效指數EEDI限值要求,現有船舶約60%不能滿足要求,新能源船舶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在談到船舶能耗水平時,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紀永波認為,濟寧能源集團吉水的新能源船舶集成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合理的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船舶制造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發展與需求,不僅能解決江河湖海的排放和環境污染問題,也能降低船舶能耗,提高水運能力,是未來船舶發展的必然趨勢。
“內河航運是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唯有內河航運能支撐得起經濟的高速增長。”在談到內河船舶發展現狀及趨勢這一話題時,武漢理工大學船舶郵輪中心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裴志勇說,我國船舶制造行業節能減排力度持續加大,船舶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正穩步推進。此次推進會是各行業全力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研發應用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一次盛會,突出實踐引領力和創新驅動力,為我國內河新能源智能船舶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本次推進會還就內河新能源船舶技術的動態與前沿、國內新能船業的現狀與未來方向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分享先進經驗,推廣流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新思路,掀起了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新篇章。
下一步,濟寧能源集團將持續推動內河新能源船舶政、產、學、研、用、金融合發展,順應新能源智能船舶逐步成為內河航運發展新趨勢的潮流,深耕船舶技術和動力系統研發,集聚產業鏈資源優勢,推動船舶裝備迭代升級,努力爭當新能源船舶的技術創造者和引領者,打造內河新能源船舶全產業鏈,讓傳統的內河航運業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機。
全國各地48家戰略客戶、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的嘉賓代表,濟寧市有關市直部門、金融機構、高等院校有關負責人,主流新聞媒體記者,集團總部相關部門及有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
文丨馬輝 展文明 包興超 劉鳴 單鵬 郝曉霞 圖丨濟寧能源集團融媒體中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