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湖北港口集團與濟寧能源集團共同舉辦的鄂魯港航物貿合作懇談會在武漢舉行。會議旨在深化華中地區與京杭運河的區域聯動,推介湖北港口、濟寧能源集團“港航船貿融”多元優勢,深挖產業資源及地區市場,通過“航道網、港口網、物流網、產業網”的戰略協同,構建起“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全國性互聯互通大通道。
湖北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付明貴,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上海集海航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宏偉,中集藍水科技發展(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竇衛東,菏澤富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海明,景德鎮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殷愛國,湖北華電燃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項久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170多家合資合作企業的代表和嘉賓出席會議。
荊楚長江與齊魯運河的“雙向奔赴”
湖北、山東兩地歷史淵源深厚,地緣相近,合作源遠流長。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中部地區國家中心城市,正在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湖北港口集團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形成了“以武漢港為龍頭”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和“輻射全國、銜接日韓、聯通歐洲、連接東盟”的聯運網絡,構建了“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
濟寧依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是京杭大運河通航里程最長、運力最大的重要樞紐城市。近年來,濟寧能源集團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圍繞“煤、焦、鋼、糧、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一體推進“物流、貿易、產業”互促融合,上線運行集云端貿易、智慧港口和數字物流“三位一體”的融匯數易平臺,構建“港、貿、船、產、建、融”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努力打造“融匯四海、能濟天下”的千億級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服務商。
目前,濟寧能源集團運營內河港口8家,港口年吞吐能力超過55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超過60萬標箱,擁有及控制內河運輸船舶4200余艘,年設計造船240艘、修船100艘的國內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已造船下水,物貿網絡覆蓋全國20個省份150多個城市,國際物流拓展至16個國家。
此次合作懇談會,必將深化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互聯互通,使京杭大運河、長江一縱一橫兩大“黃金水道”連接在一起,促使鄂魯兩地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共筑國際物流大通道
鄂魯兩地雖隔千里,但流域相連、經貿相融。
近幾年,湖北港口集團與濟寧能源集團利用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共同發展集裝箱運輸業務、開拓全供應鏈港口物流業務,加大兩地物流、貿易、船舶研發等方面合作力度,建設江河聯運物流通道,推動綠色智慧港口航運發展。
濟寧能源集團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與湖北港口集團、寶武集團、湖北國貿等合作,開通“濟寧港-武漢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山東-湖北-重慶”多式聯運班列,與華中港航物流集團合資成立湖北華航、山東華航兩家公司,把武漢作為煤炭、焦炭、鐵礦石等資源開發的前瞻地和中轉點,打造“北煤南運、南貨北回”鐘擺式運輸,深化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融合、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此次懇談會必將為鄂魯合作注入新動能。濟寧能源集團將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誠信為本的理念,向廣大客戶提供服務更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張廣宇表示。
推動鄂魯港航物貿合作提質升級
區域的發展不是一家企業、一個地區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梁山港區位優勢明顯,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龍拱港致力于打造江北最大的智慧化示范港;打造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我們充分利用鐵水聯運物流通道,持續開發湖北周邊區域貨物資源,深化與武漢地區合作,加強來回貨運輸。”“湖北港口集團正以港口為核心,以供應鏈為特質,打造一流的港航物貿綜合服務商。”會上,湖北港口集團與濟寧能源集團分別圍繞各自優質資源進行推介。
湖北港口集團與濟寧能源集團代表分別與相關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聯合各方,共同開發江河聯運,開拓物貿供應鏈業務,推動長江和大運河互聯互通,將合作共贏的“蛋糕”越做越大,讓兩地企業合作行穩致遠。
通過深化華中與山東的區域聯動,未來兩地將最大化發揮港口的擴散效應、集聚效應、乘數效應,推動鄂魯港航物貿合作提質升級,為兩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增添新動力。
集團公司領導閔維、李明富、張雷,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文丨謝德勝 丁曉曉 劉壯 圖丨臧盛博 李傲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