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濟寧能源集團奔向千億的首戰之年,更是深耕港航物貿領域的關鍵之年,作為市屬骨干國有企業,我們始終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功將企業核心價值觀、發展理念、發展成就等傳遞給社會各界,以數智化鍛造新質生產力,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企業發展新篇章。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順勢而行】欄目,推出綜述稿《濟寧能源集團:煤電“智”變》。
近年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以下簡稱濟寧能源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煤電產業產品和盈利模式提檔升級,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創千億集團 樹百年能源”進階道路上穩步前行,實現穩步推進、華麗躍升。
以智提“質”,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我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全力推進智能化建設,構建‘一個大腦、一張網絡、N個終端’的智能管控模式。基于5G技術,打造了單軌吊全網絡無人駕駛系統,自主研發了煤流聯動系統,實現從地面倉庫到采掘工作面的‘一站式’高效運輸,完成了從傳統煤礦向智慧礦山的華麗轉身。”在山東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會上,濟寧能源金橋煤礦作為濟寧市國有煤炭企業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圍繞發展煤電主體產業,濟寧能源集團秉承“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的理念,持續推進煤礦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加大裝備改造提升力度,抓好TBM盾構機、掘錨一體機、聯排支架等裝備的應用,推行綠色化、智能化開采,探索矸石不升井、聯采聯充等新工藝、新模式,采掘效率穩步提升,職工勞動環境大為改善,勞動強度持續降低,全力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走出了一條科技興安提質增效的創新發展之路。
不僅如此,濟寧能源集團將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AI等技術與煤炭安全生產各環節深度融合,在各權屬煤礦構建9個智能化礦山綜合管控平臺,以科技投入保障煤礦安全、高效生產;建成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煤礦9家,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9個,累計減員1000余人,礦井智能化程度位居行業前列。金橋煤礦、朱家峁煤礦、陽城煤礦3家礦井在全國煤礦智能創新大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人才“集”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我們將采集、整理的有價值信息資料、最新的科研動態進行共研共享、探討交流并歸納總結推廣應用,為攻關高尖項目、培育創新碩果厚植了‘沃土’。”在運河煤礦“創客中心”,集團首席技能大師(B類)文博介紹說。該“創客中心”先后完成了地面煤流無人值守改造、智能化礦山綜合管控平臺等項目,獲得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
濟寧能源集團深入推動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堅持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厚培人才發展沃土。建立了3家煤炭行業(技能人員)技能大師工作室及多家濟寧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一批青年人通過“創新工作室”等平臺建功立業,逐步走上中層管理崗位。陽城煤礦高峻“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金橋煤礦“武國慶首席技師”工作室等響當當的品牌,為青年崗位建功樹立了榜樣,打造了模板。
與此同時,濟寧能源集團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健全高層次人才“引、育、用、留”機制,相繼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意見15條”“引進優秀人才意見14條”“高端人才薪酬規定17條”等含金量高、突破性強的政策,吸引優秀人才“集”濟,涵養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4年,濟寧能源集團先后與山東人才科銳、青島海智泰達、前程無憂3家獵頭公司開展人才獵聘合作,與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市人社局、高新區人才發展集團聯合引才,健全完善企業內推機制,與武漢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10余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開展2期“濟寧能源集團高校畢業生開放日”活動,吸引60名省內外高校畢業生走進濟寧能源集團,雇主品牌逐步打響,各類人才不斷集聚涌現,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不斷緊密,為產業跨越發展蓄力賦能。
向“新”出發,加快煤電產業轉型升級
“陽城煤礦通過建立井下TDS智能選矸和配套充填系統,利用井下選矸、洗煤廠洗矸、電廠粉煤灰、爐渣等副產品制備成膠結料漿,實現矸石充填置換。每年可置換煤炭資源20萬噸,同時也減少了矸石外排,降低運輸提升電耗、減少皮帶磨損。”陽城煤礦機電技術科負責人高峻介紹。
陽城煤礦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索“綠色礦山”建設新模式,創新應用綠色開采、矸石不升井、洗選提效等先進生產工藝,減小矸石提升量,發揮煤電聯營優勢,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洗煤廠去煤泥化項目每年可處理煤泥21萬噸,實現煤泥、中煤等洗煤副產品的高效利用,增加煤電綜合效益1900余萬元。
“一礦一策”,是濟寧能源集團推動綠色智能煤礦建設戰略舉措,目前權屬9家煤礦企業在智能化綠色開采上各有絕招:義橋煤礦的“TDS智能干選+連采連充”工藝,實現“回采無塌陷、矸石不升井”;金橋煤礦依托5G場景應用,“1+N”多能融合機器人綜合管控平臺投入使用,實現跨設備、跨場景的機器人智能調度和協同作業。
目前,濟寧能源集團煤電板塊的數字化體系已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投入23億元將傳統煤炭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深度融合,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9個,打造“EBZ315掘進機(掘錨一體機)+遙控自移機尾+干式除塵+永磁直驅皮帶”快掘線29條,濟寧能源集團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授予“安全高效集團”稱號。
作為濟寧能源集團“12326”產業矩陣上的“壓艙石”和“穩壓器”,煤電產業向“新”而行、“質”謀發展的成效在持續增強,新時代煤礦人于時間之軸上,用傳承與探索刻下“創新求變”“蓄勢賦能”“突破超越”等一系列關鍵詞,給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要回答。
“我們建有山東和陜西兩大能源基地,運營9座煤礦,煤炭產能翻番增長,電廠裝機容量210MW,年總發電量10億千瓦時。在接下來的產業發展道路上,我們將立足能源資源稟賦,繼續夯實‘穩’的基礎、激發更多‘進’的動能。”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說。
近日,隨著濟寧鑫能熱電有限公司2×6萬千瓦背壓機組建設項目獲得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核準批復,陽城技改項目順利建成,金橋技改項目全面展開,一個個重點工程在寒冷冬日里“火力全開”。濟寧能源集團煤電產業新項目正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向更深處進發、向更新處開拓、向更遠處前行,全力全速奔向蓬勃生機的春天。
文/圖丨鄒磊 孟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