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新安煤業公司堅持系統化管理思維,找準礦井集約發展路徑,穩步推進實施“兩減兩優”,減頭、減面,優化系統、優化勞動組織,促進了增值開采。
優化采場布局
“我們積極調整采區開拓施工方案,暫停3上305面掘進施工,把重點接續工作面3311面材料巷調整為大采高施工,對切眼進行刷大,運輸巷全線挑頂,集中優勢兵力加快采區準備。”新煤公司經理張延偉說。公司加大對開拓設計的優化調整力度,采取靈活多變的工作面布置方式,以實現增加可采儲量和減頭減面減成本的目標。
新煤重點實施了3405面系統改造和設備更換方案,延長工作面服務年限3個月,而且多回收煤炭資源近50萬噸;3下209工作面材料巷實施支護改革,較新掘巷道節約材料及人工費用100余萬元,多回收煤柱資源1萬多噸,創效350余萬元;優化了礦井南翼回風聯絡巷的施工方案,將南翼回風巷上段與-392膠帶聯絡巷共用,滿足了34、32采區邊角煤柱的開采使用,實現了“一巷多用”。
“我們曾受頭多、面多、人少之累。‘兩減兩優’之后,實現了減面提效,初步形成了‘兩主一輔’三面高效集約化生產格局。”張延偉說。
推進“儲裝運”一體化改造
日前,新煤公司-300集中2#煤倉投入使用,增加倉儲量近4000噸,為年底取消采煤夜班生產創造了條件。這是該公司穩步推進井下“儲裝運”系統一體化升級改造的一個縮影。
同時,新煤從提升裝備水平及產能入手,在3406工作面使用了鄭煤集團生產的ZT9000型支架以及凈化水裝置、永磁電機等先進設備,實現了遠距離供液、供電、軟化水直供。為了發揮大儲量、厚煤層、大采高的資源優勢,3113工作面采取“大系統、大生產”布局,裝備一套全省最高的
為滿足大生產的需求,與之相適應增加主運皮帶運輸能力,將井下集中三部強力皮帶機控制方式由“高壓起動器 電機 CST”改造為“變頻器 永磁電機 快速聯軸器”,皮帶機帶速可提高至
該公司還致力于礦井供電、提升、通風、運輸、排水等生產系統自動化集中控制改造,逐步實現井下排水、變電所、地面壓風機等固定設備場所遠程監控和無人值守,減少崗位人員。
“我們不再走上人員、拼產量的老路,堅持效率優先原則,深入研究高效生產組織方式,大力度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努力實現安全均衡高效生產。”張延偉表示。
(摘自《大眾日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