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礦業管理公司參與狼窩渠煤礦建設管理,用6年時間將其打造成神木市的樣板礦——
算成本比小氣,搞安全拼大氣
在陜晉內蒙古三省(自治區)接壤的神木市境內,水草豐美、森林茂密、礦產資源豐富。從神木市區往北40公里處,有一處煤礦因與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礦業管理公司合作而熠熠生輝,成為神木市眾多煤礦企業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處煤礦就是神木市的狼窩渠煤礦。
歷經6年打拼,狼窩渠煤礦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產態勢,噸煤生產成本降到27.75元,成為神木市的樣板礦。
背起行囊向西去
西山礦業管理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與民營企業合作管理煤礦。2006年,正當他們在民營煤礦托管方面干得風生水起之時,上級公司領導出于安全的考慮,要求該公司退出省內地方煤礦托管業務。一夜之間,該公司的省內市場歸零。
神木市狼窩渠煤礦是一個民營企業,由于人員、技術等因素制約,該煤礦發展停滯不前。因此,該煤礦想招募一支專業隊伍建設煤礦。西山礦業管理公司得知消息后,趕往神木市,參與了狼窩渠煤礦建設項目的招標并成功將其拿下。
2011年,西山礦業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孫建生帶隊,來到狼窩渠煤礦。建設項目開工后,孫建生每天都帶領職工到井下考察,了解通風、供電、運輸、排水等系統的建設情況。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們遞交了40多份內容詳實、規劃合理的項目進展報告,為該煤礦的聯合試運轉打下堅實基礎。
該煤礦投產進入倒計時,礦方卻在管道安裝環節出現了問題。孫建生主動提出承擔相關工程。為了省錢,他們自籌資金買來管道和電焊機,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自己動手焊接管道。冬季的神木市寒風凜冽。他們搶時間、趕任務,僅用20天就完成了管道焊接、安裝工程。礦方感嘆說:“西山礦業管理公司的隊伍素質過硬!”
2012年3月14日,狼窩渠煤礦前期首采工作面安裝完畢,聯合試運轉一次成功,這比礦方預期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兩個月。該煤礦當月就生產了原煤8.6萬噸。
精細成本挺“小氣”
狼窩渠煤礦“家大業大”,但參加合作的西山礦業人,卻在成本管控上表現出一種“小氣勁兒”。
人員方面,西山礦業管理公司堅持一人多崗、一崗多能。需要產煤時,所有人員全部上崗進行生產;當煤倉滿了,要對設備進行檢修保養時,大家一起動手,各就其位,檢修維護設備。
在管理上,他們對可控費用進行了分解包干,超支部分拿自己的工資抵補,大家都認識到“工資就是螺絲、螺絲就是工資”。在這里,工作面搬家倒面后,現場干凈到連一顆螺絲都沒有。回收后的螺絲,職工們都會把它泡在油里,方便以后復用。
當然,項目部也不是一味地節省,對于在安全生產上所需的費用,他們又顯得特別大方。比如今年4月,采煤機行走部機械出現故障,在附近機修廠修理只需花費60萬元,而如果返回原廠家修理則需要100萬元。為了保障設備穩定運行,他們堅持選擇返回原廠修理。在液壓支架管理上,項目部從建礦初期就要求礦方購置純凈水處理系統進行冷卻,在他們的嚴格管理下,全工作面133臺支架從未出現過“跑、冒、滴、漏”的情況。
日常管理顯“大氣”
在狼窩渠煤礦,項目部把西山煤電的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職工給減速器注油,必須嚴格按照注油尺度加油,同時定期化驗所有設備油脂的水分、污染度、磨損度和黏稠度等指標,以此確定設備更換油脂周期和檢修周期。精細管理成為了職工的一種習慣。
項目部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提出了“3344”設備管理法,即“三不開機”:設備不完好不開機,設備不檢查不開機,設備有故障立即停機;“三杜絕”:杜絕使用不合格配件,杜絕使用不合格油脂,杜絕使用不合格材料;“四個零”:零斷鏈事故,零斷電纜事故,零斷電纜夾板事故,零缺油事故;“四原則”:安全第一原則,質量第二原則,機電設備第三原則,生產組織第四原則。在這樣的精細化管理下,職工按章操作,創造了采煤機、液壓支架、破碎機、裝載機、運輸機等大型設備過煤量達1600萬噸且無升井大修的紀錄。
憑借著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狼窩渠煤礦產量連年穩中有升,2017年煤炭產量211萬噸,全員工效達48噸/工,完成利潤1350萬元,6年來上繳利潤8000萬元。不久前,礦方又把河畔煤礦委托給了西山礦業管理公司,他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
(摘自《中國煤炭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