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干了20人的活,每工工效88噸
——同煤集團同忻煤礦智能化工作面見聞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礦工要下到幾百米的地下,才能把煤挖出來。但在同煤集團同忻煤礦,采煤工坐在智能化綜合調度中心遠程操控就可完成采煤工作。
在同忻煤礦,通過智能化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能夠清楚捕捉到400米深處的采煤機割煤放煤、皮帶傳送的相關數據和畫面。
“智能化工作面建成后,操作人員只需在皮帶輔運巷50米外的智能化工作面監控中心,摁下總控臺啟動按鈕,工作面設備即能依次開啟,遠端的采煤機自動前行,割煤、推溜、移架、傳輸一氣呵成。”同忻煤礦調度室副主任田向東說。坐在地面調度指揮中心,井下生產狀況一目了然。高速采集的大數據,實時顯現智能化設備的運行動態,有50多只網絡攝像儀正在監視著綜采設備的運行狀況,在屏幕上清晰成像。
田向東介紹,這些攝像儀能夠準確識別和捕捉設備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它們通過每個支架控制器,記憶和存儲設備狀態參數和有關信息,并對采煤機向前和向后的運行狀態自動跟蹤和切換;液壓支架按照自動化設定程序要求,實現自動移架、推溜和升架,自動完成工作面中部跟機作業。
“綜采隊原來每班20人,實現智能開采后,每班7人左右即可完成任務,而且效率提升了50%。”同忻煤礦副總工程師王冬波說。
這是同忻煤礦千萬噸級高效綜采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實施后帶來的變化。該項目包括工作面集中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設備姿態監測系統、通訊網絡平臺與多項關鍵技術。他們通過建立工作面實時工業以太網與無線網絡覆蓋,將各個相關設備聯系在一起,實現各個設備間的數據交換。
監控中心是工作面的“大腦”,每條指令都是從這里發出的。監控中心設備操作人員楊繼彪說:“通過顯示器就能觀察到工作面的情況,開機后我們只需坐在這里監視設備運行軌跡、收集參數就可以了。”
依托這種智能化綜放開采設備和技術,同忻煤礦將采煤效率提高到88噸/工,效率提升42%,同時將頂煤回收率提高到87%以上,生產能耗較以往降低5%以上,背后的安全效益與社會效益難以衡量。(摘自《中國煤炭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