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vuo9d"></nav>
<tbody id="vuo9d"><tbody id="vuo9d"><th id="vuo9d"></th></tbody></tbody>
  1. <nobr id="vuo9d"><samp id="vuo9d"></samp></nobr>
    <optgroup id="vuo9d"></optgroup>
    <delect id="vuo9d"><p id="vuo9d"></p></delect>

    <object id="vuo9d"></object>

  2. <thead id="vuo9d"><samp id="vuo9d"><ol id="vuo9d"></ol></samp></thead>
  3. 
    
  4. <small id="vuo9d"><samp id="vuo9d"></samp></small>
  5. <strong id="vuo9d"></strong>

    <listing id="vuo9d"></listing>

    站內搜索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物產天下  聯通世界

    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的怎么樣了?有哪些經驗?

    2020-09-29 責任編輯:管理員

    智能化建設護航

    煤礦本質安全水平提升

    ——聚焦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

    9月24日至25日,孟子故里,山東鄒城,由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舉辦的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如期舉行。

    會場內外,來自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校、設備制造等單位的參會代表,參觀現場、分享經驗、探討路徑,向先進看齊,以典型為范,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以智能化建設促煤礦安全水平提升、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點上突破逐步邁向全面推進

    “這次會議是我們繼2015年陜西黃陵自動化現場會后,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又一個新起點,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黨委委員,國家煤礦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玉治在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指出。

    從全國來看,煤礦智能化建設已經從點上突破逐步邁向全面推進。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煤礦只有3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2019年,這一數據變為275個。

    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數量將超過550個。

    按照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要力爭采掘智能化工作面達到1000個以上,有智能化的礦井產能達到10億噸至15億噸,建成一批100人以下少人智能化礦井。

    經濟大省、能耗大省山東,煤炭消費量占其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現有102處煤礦中,沖擊地壓礦井占41處。

    “我們主動作為、標本兼治,堅決打好山東煤礦的‘生存保衛戰’,關鍵的舉措就是大力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干杰在會上說。

    據統計,截至目前,山東省已有61處煤礦開展了智能化建設,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5個,遠程控制掘進工作面98個。

    山東能源集團煤炭開采歷史悠久、各類災害嚴重,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高,礦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傳統煤礦職業的矛盾比較突出。

    “我們牢固樹立‘以礦工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智能化建設作為保障安全生產、實現體面勞動的重要途徑。”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希勇說。

    通過智能化建設,山東能源集團19處礦井單班下井人數控制在100人以內,35處礦井控制在200人以內,累計減少井下作業人員9700余人;省內36處礦井取消夜班采掘作業,實行了集中休假。

    山東省的煤礦智能化探索,只是全國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圍繞煤礦智能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跨界合作不斷深入。

    頂層設計方面,《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山東、貴州、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等產煤省份率先出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并對災害嚴重礦井、新建礦井的智能化建設專門提出了要求,劃定時間表、路線圖,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支持力度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在安全改造資金、產能核增、產能置換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部分省份進一步細化完善了配套政策措施,如山西將煤礦智能裝備、機器人研發應用納入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適用范圍,云南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煤礦“五化”建設,河南將安全改造配套資金從5%提高到10%,貴州對新建智能化采煤和掘進工作面獎勵400萬元、300萬元等。

    應用范圍方面,山東、山西、陜西、安徽、河南、貴州6個省份煤礦智能化建設力度加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數量占全國的80%以上。安全監控、人員位置監測等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全國聯網接入,19種機器人投入井下應用。

    跨界合作方面,國家煤礦安監局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天地合作”,推動航天技術、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煤炭行業深度融合;中國移動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陽煤集團、華為公司等70多家單位成立5G智慧礦山聯盟等,推進5G與煤礦融合創新。

    當前,煤礦綜采工作面調直等關鍵問題,成為制約煤炭行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之一。“我們依托慣性技術和伺服控制技術領域的核心優勢,研發了綜采工作面調直系統,實現了綜采工作面的自動化調直,已在部分煤礦完成了示范性應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負責人介紹,“我們還在智

    能化采煤技術、煤巖識別技術、多維臨場感遙操作隨動雙臂機器人、薄煤層防爆指揮車、礦用救援車等方面推動了關聯性技術產品的轉化。”

    煤礦智能化發展還不充分不平衡

    盡管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但當前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還不充分不平衡,與一些地面工業行業相比,總體水平還不高,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對智能化建設的認識還不到位,二是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有待明確細化,三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難關尚未攻克,四是智能化高端人才和專門人才匱乏。”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指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突出問題。

    目前,一些地區和煤炭企業對煤礦智能化建設重視不足,片面強調投入大、技術難、門檻高,甚至認為是面子工程,沒有算清發展賬、安全賬、民生賬,存在畏難情緒和等待觀望現象,工作不夠主動,智能化建設滯后企業發展需求。有的地區至今尚未明確煤礦智能化工作的主管部門。

    會上,一家老牌煤炭企業的代表坦言,面對采深越來越大,災害越來越重,到底要不要上智能化、怎么上智能化,企業內部確實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在上智能化這個問題上左右徘徊”。

    同時,八部委《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的支持政策還有一些尚未落地落細。大多數產煤的省、市、縣還沒有制定本轄區煤礦智能化的具體實施方案,沒有明確的目標任務,缺少具體的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

    在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研發方面,智能化掘進、多功能機器人、高可靠傳感器等高端裝備研發還存在技術瓶頸,一些技術標準不規范、接口不兼容、參數不統一,智能化裝備和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提升,智能開采常態化、無人化仍任重道遠。

    另外,煤礦智能化人才的教育培養和學科建設滯后,一線高素質產業工人比例還偏低,短期內難以適應新技術新裝備的需要等,也是煤礦智能化建設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

    在智能化人才方面,率先建成應用煤礦井下5G網絡的陽煤集團深有體會。

    “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智能化高端人才,但現在很多煤炭院校的大學畢業生不想去煤礦。”陽煤集團總經理王永革在會上討論時說,不同的裝備廠家不太開放,也影響了智能化裝備的效能。

    “懂煤礦的不懂大數據分析,懂大數據分析的往往不懂煤礦,這直接影響了煤礦大數據作用的發揮。”一位煤炭企業的代表表示。

    多舉措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

    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是防范化解煤礦安全風險的治本之策,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為煤礦工人創造安全體面作業環境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怎么干?順應趨勢,打通制約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堵點和痛點是關鍵。

    黃玉治強調,各地要高度重視,把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十四五”規劃,制定煤礦智能化發展行動計劃。要成立推進煤礦智能化協調機構,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煤炭企業要制定3年到5年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與本地實施方案有序銜接。要明確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為智能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組建專業技術團隊,探索適合本礦實際的智能化技術路徑。

    黃玉治指出,各地要加強煤礦智能化發展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對積極推廣應用井下智能裝備、機器人崗位替代、推進煤礦開采減人提效的煤礦予以重點支持,撬動更多資源資本投入智能化建設。要將煤礦相關智能化改造納入煤礦安全技術改造范圍,探索研究將相關投入列入安全費用使用范圍。要優先支持智能化煤礦產能核增,合理釋放先進產能。要把積極開展智能化建設作為標準化達標的加分項,激勵智能化建設。

    在這方面,貴州省進行了積極探索。貴州省副省長陶長海介紹,從2017年起,貴州省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機械化智能化改造和安全投入,今年又決定今后每年再增加安排10億元專款。貴州省探索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跟進的投貸聯動機制,撬動銀行貸款100多億元,帶動煤炭企業投資300多億元。

    煤礦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智能化建設不可一蹴而就,也更不能“一刀切”。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強調,各地要堅持分類實施,一礦一策,重點推進。

    對央企、省屬企業、基礎條件好的企業,要帶頭上,率先建成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智能化示范礦井;

    對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的礦井,今年要盡快上智能化;

    新建、改擴建礦井,要必須上,作為項目核準的必備條件;

    對基礎條件差、上智能化有困難的煤礦,要先上機械化、自動化,逐步向智能化邁進;

    對實在上不了機械化、智能化的,要引導企業主動退出。

    “要以點帶面,持續推進。”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表示,“山西將在完成2022年綜改試點任務基礎上,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化’牽引,進一步提高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

    黃玉治強調,推進智能化是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考慮、協調推進。要處理好政府引導與企業主動的關系,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又要充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處理好短期投入和長期回報的關系。煤炭企業要立足長遠、放寬視野,算好安全賬、綜合賬,實現安全與效益的雙贏。要處理好硬件建設與軟件提升的關系,既要重視技術裝備的換擋升級,還要注重管理、人才、培訓等軟件提升,使軟硬件相匹配。同時,要以智能化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煤礦安全科技進步。

    作為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陜煤集團提出了“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世界一流企業”三大建設目標。

    “在煤礦智能化建設中,領導重視、投入有力是前提,超前規劃、分類推進是核心,創新驅動、跨界融合是關鍵,地質保障、三項建設是基礎。”陜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表示,下一步,陜煤集團將繼續堅持每年投入20億元以上+1億元科技引導資金+100億元轉型基金的資金保障機制,到2022年底,所有煤礦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井下危險繁重崗位基本實現機器人作業。

    “智能礦山建設不是傳統的交鑰匙工程,需要持續的迭代運營和政產學研用各方積極投入、共同付出。”華為企業業務副總裁、全球能源業務部總裁孫福友表示,今年5月20日,華為做出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升級能源業務的戰略定位,這意味著未來華為的資源將持續不斷地聚焦到能源領域。

    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經驗摘登

    山東省:突出抓好“四個強化”

    山東省在智能化建設工作中突出抓好“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戰略布局。實施傳統產業智能化技術改造三年行動,出臺《煤炭行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大力推動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智能化建設。

    二是強化目標引領。山東省推動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礦井全系統延伸,由示范煤礦向全省煤礦拓展。同時,山東省堅持企業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統籌規劃與分步實施相結合、因礦施策與典型示范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創新推動與合作共享相結合,為智能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強化示范帶動。2019年,山東省出臺《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辦法》和《煤礦智能化驗收辦法》,著力打造采掘少人化、機運無人化、防災動態化、信息集成化、定位精確化的“五化體系”。采取“三優先”激勵措施,即對符合智能化標準的新建礦井,優先審批;對省級智能化示范礦井,優先給予產能置換;對率先實現智能化開采的非沖擊地壓礦井,優先釋放先進產能。

    四是強化政策保障。在財政支持上,山東省做到“三傾斜”:爭取到的中央預算內安全改造投資、省市縣配套資金和企業安全投入,全部向智能化項目傾斜。2019年以來,山東省累計實施中央預算內智能升級改造項目33個,省市縣配套資金1億元,帶動企業投入110億元。

    山東能源集團:發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原兗礦集團、原山東能源集團聯合重組成立新的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突破6000億元,煤炭產量居國內煤炭行業第二位。

    “十三五”以來,山東能源集團投入科研經費177億元,340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山東省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一是加快數字化轉型,著力構建數據集成應用“資源池”,打造大數據決策平臺、業務管控十大共享平臺和數字礦山平臺。二是加快網絡化升級,全力打造數據互聯互通“高速路”。實施信息網絡建設工程、5G新基建應用工程、工業互聯網生態工程,建成齊魯云商、中國能源礦產交易中心等物資交易平臺,累計在線交易額超過1700億元。三是加快智能化改造,打造煤礦安全高效發展制高點。山東本部沖擊地壓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建成80個智能采煤工作面、71個智能掘進工作面、10個智能礦山示范點。

    山西省:以點帶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山西省在全國率先頒布了《山西省智能煤礦建設指導規范》,出臺了《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

    山西省選取了10個煤礦和50個綜采工作面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全省已建成智能化礦井3處、智能化綜采工作面66處、智能化掘進工作面6處。

    山西省推動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5G通信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應用,助力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推動中國移動5G智慧礦山聯盟在山西成立。在陽煤集團新元煤礦建成國內首座5G煤礦的基礎上,同煤集團塔山煤礦等4個煤礦陸續實現了5G入井。山西焦煤斜溝煤礦實現了“一部手機一個APP”遠程管控。全省已有179個煤礦主排水泵房、468個井下變電所、397部帶式輸送機實現無人值守。

    同時,山西省大力推動科技研發創新。推動精英數智與華為、煤科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建設“煤礦大腦”。

    河南省:推進“一優三減”和“四化”建設

    面對煤礦災害嚴重的實際,河南省委、省政府從2019年開始錨定煤礦智能化發展方向,破解安全發展難題。

    《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標準》《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驗收辦法》相繼出臺,使全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有章可循。在智能化采煤方面,先后建成了薄中厚不同煤層的智能化采煤模式;在智能化掘進方面,積極探索盾構技術和遠程可視化控制技術;在機電運輸方面,全面推廣各類大型固定設備智能控制技術,652個固定場所和設備實現無人值守或遠程控制;在示范煤礦建設方面,積極探索5G+采煤、5G+掘進等技術應用。

    河南省加強資金支持,提高煤礦智能化建設項目配套資金額度;加強人才培養,做好智能化建設人才培訓和人才儲備工作;加強合作創新,推動河南理工大學聯合組建智能開采研究院;加強指導服務,組織技術指導組深入煤礦企業解疑難、理思路。

    通過“一優三減”和“四化”建設,河南省煤礦壓減生產水平18個、采區29個、采掘工作面70個,80%以上正常生產煤礦實現“一井一面”或“一井兩面”。煤礦用工大幅減少,智能化煤礦采煤區隊作業人員由原來的140人至160人減少到60人以內,工作面人數由原來的25人至30人減少到9人以下。

    貴州省:多舉措高質量推進智能化

    針對地質條件復雜、適配性技術缺乏的問題,貴州省發布煤礦機械化開采、智能采掘2個技術榜單,制定了貴州智能煤礦建設管理規定,明確了煤礦智能化數據交換技術要求。

    貴州省精心選擇不同地質構造、不同井型、不同災害級別的優強煤礦先行先建。目前,33處煤礦開展采掘智能工作面建設,5G技術成功在煤礦應用、煤礦企業與技術單位聯合研發成功井下運輸系統巡檢機器人。

    貴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動,組建驗收專家庫,煤礦企業按照“一礦一策”編制安全和“兩化”改造方案,形成多方聯動協調推進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改造攻堅工作格局。該省先后出臺11個智能化發展和安全保障的政策文件,建立智能化全過程、全周期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探索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跟進的投貸聯動機制,撬動銀行貸款100多億元,帶動煤礦企業投資300多億元。

    國家能源集團:堅持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

    國家能源建立了集團、子(分)公司、煤礦三級組織機構,加大資金投入,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調動了智能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國家能源堅持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依托科研院所和內部研發資源,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并掌握了“5類智能采煤、5類智能掘進、3類卡車無人駕駛、5類煤礦機器人、可視化遠程控制和移動巡檢”等關鍵核心技術。

    針對煤礦數量多、分布區域廣、開采方式多的特點,國家能源集團率先在井工煤礦、露天煤礦、選煤廠建設了智能化樣板和示范項目,并在10個煤礦、20個洗煤廠推廣應用,打造了集團、礦區、煤礦三級智能管控一體化平臺。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能源集團通過智能化建設,有效填補了疫情期間井下員工的空缺,迅速復工復產,保證能源供應。

    陜煤集團:聚焦無人化采煤和“云端”轉型

    近年來,陜煤集團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一抓“智能采煤”提檔升級,已建成24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二抓“智能掘進”突破瓶頸,成功研發首套智能快掘機器人系統。三抓“智能輔助”全面實現,年底所有生產輔助系統實現遠程地面智能集控。四抓“智能監控”全部覆蓋,建成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共享平臺,監控全覆蓋、無死角。五抓“智能機器人”應用加速,推廣應用大巷皮帶輸送機、變電所、主排水泵房巡檢機器人以及選矸機器人。六抓“智慧礦區”開局良好,構建煤炭產供銷“三網一平臺”智慧管理系統。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擁抱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

    5月20日,華為做出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升級能源業務的戰略定位。

    9月23日,華為正式發布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塔環方法論,希望結合華為自身及在多領域的實踐,為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啟發。

    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6000億元。華為5G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數理化知識。5G頻譜效率和抗干擾取決于數學能力;散熱、降低功耗依賴物理知識;抗腐蝕、抗極端天氣材料需要對化學和新材料的深刻理解。

    華為將在行業管理部門的指引下,聯合生態伙伴打造智能礦山解決方案,孵化一批樣板點,全力參與智能礦山建設標準工作,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安全生產,支撐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煤炭報(記者尚軍梅  謝吉東整理)


    咨詢留言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

    <nav id="vuo9d"></nav>
    <tbody id="vuo9d"><tbody id="vuo9d"><th id="vuo9d"></th></tbody></tbody>
    1. <nobr id="vuo9d"><samp id="vuo9d"></samp></nobr>
      <optgroup id="vuo9d"></optgroup>
      <delect id="vuo9d"><p id="vuo9d"></p></delect>

      <object id="vuo9d"></object>

    2. <thead id="vuo9d"><samp id="vuo9d"><ol id="vuo9d"></ol></samp></thead>
    3. 
      
    4. <small id="vuo9d"><samp id="vuo9d"></samp></small>
    5. <strong id="vuo9d"></strong>

      <listing id="vuo9d"></listing>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