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財富資政育人
--“感恩落陵”系列活動有感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公司的發展歷程,尤其如此。
這段記憶,是信念不衰、志向不改的崇高氣節,是無私無我、生屬蒼生的博大胸懷,是敢為人先、披荊斬棘的拓荒精神,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紅色預言,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偉大探索,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偉大創舉,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雄心壯志……這段記憶,是我們建設歷程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胡錦濤同志曾指出的,“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
“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淡忘歷史的民族沒有魂”。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公司發展更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這個時期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歷史喚起創業的記憶,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它讓我們打開心靈自問:面對名利、物欲的誘惑,我們的心靈是否崇高?面對公與私的碰撞、舍與得的選擇,我們的胸懷是否寬廣?面對風險、困境的考驗,我們的腳步是否踟躇?細讀歷史,與這段歷程虔誠地交流,能讓我們的心靈復歸明凈,信念更加堅定。
“大氣、大度、大智”。是一個企業善于從總結歷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方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企業;一個民族善于從歷史中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方能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公司創業發展走過的13年風雨歷程,是我們建設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告誡我們,人事有代謝,傳承無絕期。學習歷史,在飲水思源中感念先輩們開渠掘井的恩德,讓勤勞勇敢良善的美德薪火相傳,為集團公司的發展積聚起生生不息的力量。
歷史之樹常青。讓我們更加自覺地從公司的發展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不斷奉獻于濟寧市煤炭事業的的征途上,不斷創造新的成就。在當今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對此,我想談三點粗淺看法。
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色彩斑斕,學習途徑日趨多元。在這種情況下,端正學習態度,保持良好辨識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學習歷史,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精神,而不是獵奇的心理;要堅持辯證分析的觀點,而不是偏頗的態度。只有全面了解了這段發展歷程,才能把握歷史的本質和主流;只有加深對這段歷史經驗的理解,才能從中得到規律性認識,從而不斷地從中汲取營養。
二要選擇合適的內容。一般說來,公司的歷史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公司的奮斗發展史,二是公司的理論創新史,三是公司的自身建設史。這段歷史極為豐富,要把這三方面的內容都系統地、深入地學習好,把握好,對于生活在工作節奏很快的職工來說,短期內也許并非易事。可以考慮先讀公司簡明材料和文件,了解公司的發展脈絡、梗概和主題、主線,進而有計劃地選讀一些專門材料,系統了解和自己工作關系最密切的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而有計劃地擴充其他內容,爭取逐漸達到全局在胸,融會貫通的境界。
三要著眼現實的運用。公司創業發展史既是以往歷程的豐碑,又是開辟未來的起點。學習的目的全在于借鑒和運用。要注重發揮學習歷史對理論創新、資政育人乃至公司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把學習歷史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領導干部學歷史,要從歷史中汲取治企的經驗,提高領導水平和執行能力,以應對紛繁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廣大黨員學歷史,要了解作為黨員,為經濟建設和發展而不斷探索和奮斗的歷程,了解黨創造的豐功偉績和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增強黨性,提高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年輕人尤其是“80后”、“90后”學歷史,要著眼于增長知識,培養敬業情懷,陶冶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用公司的成就激勵人,用公司的成功經驗教育人,用公司的歷史警示人。濟寧煤炭事業偉大而光榮,濟寧煤炭事業大有可為,我們這條戰線上的工作者任重道遠。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資政育人,方能傳千秋。每一位煤炭戰線上的工作者,都應該學習歷史,學好歷史,以史明理、鑒古知今、資政育人,讓永不磨滅的記憶為我們壯行,紅旗指處必將傳遍勝利的歌聲。
(金威煤電 劉 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