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河煤礦 丁曉曉
兒時的“小年”都是在農村度過的,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這叫元宵節,也不知道有吃元宵這回事,只知道這是繼春節(“大年”)之后的又一個隆重的節日。在兒時的記憶中,春節(“大年”)倒不是那么的熱鬧,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大年”只是貼春聯,守歲(熬夜)這樣的活動,然后熬了一夜之后在大年初一開始挨家挨戶的過年,那時候在農村,還盛行小輩給長輩磕頭,一般都是近門的弟兄妯娌幾個相約一塊去挨家挨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則穿著趕年集給我們買的新衣服,兜里裝著滿滿的瓜子,樂呵呵的跟著大人挨家湊熱鬧。
印象中最期盼的就是“小年”了,傍晚時分,家家戶戶在門前倒上一道鍋灰,然后再放上一根玉米稈,據說是用來辟邪的,然后拉開在樹上扯好的大燈,照的院子里亮堂堂的,每個房門兩側都點上紅色的蠟燭,很是壯觀。而我則拿出早已買好的燈籠,和小伙伴們相約出去玩,早幾年流行的是紙糊的燈籠,里面放一根紅色的細細的蠟燭,記得有一年蠟燭剛點著沒一會,蠟燭突然一歪把我的紙燈籠給點燃了,為此還哭了一陣子。再后來就慢慢的流行裝電池的燈籠了,裝上電池,輕輕一推電源,一個紅彤彤的燈籠握在手里,很是開心。除了燈籠以外,我們就喜歡玩煙花,拿在手里一點噼里啪啦的響的那種,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么的難忘。我們那里還有“認干娘”的說法,好像家里的小男孩們都認個村里的石頭做“干娘”,現在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種說法,就記得小男孩們都在“小年”那天去村頭給“干娘”磕頭,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兒時的那種無憂無慮的感覺仿佛猶如在昨天,好想再回到童年再回老家過個兒時的“小年”。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