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霄云煤礦勞資科 張會征
老屋,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寬敞的平房。兒時的老屋,只剩一點殘留的記憶碎片。而我童年的記憶,都凝固在那一刻,猶如歲月的長河,留下的是那么的支離破碎,但所有的辛酸苦楚,所有的歡聲笑語,都是在那里孕育的。
記憶中的老屋,是用泥抔的,下面半米多高是用大清磚壘砌的。屋頂是用泥和麥糠混在一起泥刷的,上面再鋪上一層稻草什么的,防止雨水沖刷。老屋的屋頂長滿了長長的草,夏天郁郁蔥蔥的,卻夾雜著枯干的野草和屋頂蓬起的稻草。這是歲月的交匯,是時間的交融。如老屋陳舊的木門上的對聯一樣,你數不清下面究竟多少張。正如每年對聯上寫的“辭舊迎新”。老屋的門,是黑色的,經過時間的洗禮,已經變的有些泛白了。泥抔的墻體也已經變的凹凸不平,上面布滿了雨打的痕跡。這都是歲月的足跡。
老屋,伴隨著我的童年。就是這兩間小屋,養育了我們姐弟六個。每每,我都懷著感恩的心去回憶。在這里,我玩耍,嬉戲。放學后,我一溜煙的跑回家。我也羨慕別人有寬敞的房子,也想能吃上白面饅頭,但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奢侈,我也不去多想。回家,因為這里,才是我的家,因為這里,才有愛我的媽媽,關心我的姐姐。慢慢的,我們都長大些了。老屋,看得出,它也真的老了。它終于經不起歲月的滄桑,雖然它感覺還沒完成它的使命。接連的大雨似乎想結束它的生命,它反抗著,但它卻已千瘡百孔了。每次下雨,屋里都是擺滿了盆啊罐啊的。而后,又經歷了一場火災。記得那時我正趕到放學回家。快到家門時,鄰居說你家失火了。我急匆匆的跑進家里。看見叔叔們正在打水撲火,屋頂已經露出半邊天了,我傷心極了——之后,老屋又被修了幾次,但終于是不敢再住了。而后,我們搬進叔叔家的另外一套小房了,一連住了幾年。其間,我沒事就去老屋那里玩。是習慣所在,還是感情所依?東借西湊,媽媽決定蓋新房子。老屋,是真的沒有了。在原來老屋的地上,似乎一夜間換上了寬敞的新房。
老屋沒有了,但它成了我永久的記憶。兒時的記憶碎片,勾畫了我美好的童年回憶。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