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園煤礦 張鵬
落陵工友工作的地方鄒城,在戰國期間出過一個名人,那就是孟子。當然,那時的鄒城叫鄒國。《孟子•滕文公下》有這么一句話:“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意思是:三天不吃飯,耳朵聽不見了,眼睛也看不見了。那是肯定的,餓暈了唄。唐代文學家韓愈在《聽穎詩彈琴》中有詩云“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意思是說:可嘆啊,我空有耳朵一雙,卻對音樂太外行而不會欣賞。
“耳”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聽”。戰國末期韓國人韓非子在《韓非子•外儲說上》有這句話:“君其耳而未之目耶?”意思是:君王,您恐怕只是耳聽而未眼見吧?正如我們俗話說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阿寶》中有云:“翁素耳其名,而貧之。”意思是:老頭早就聽說過這個人了,就是嫌他窮(才沒把女兒嫁給他)。
那么“耳”還有什么意思呢?附在物體兩旁便于提舉的結構,如《易經•鼎》:“鼎,黃耳金弦。”位置在兩旁,如《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太太耳房里的柜子開了,少了好些零碎東西。”人們把卷曲像“耳”的東西也稱為“耳”,如木耳,銀耳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曰耳…象形也。”意思是:木耳是生長爛木頭上的,把它叫做耳,是因為長得像耳朵。
那么,耳朵對我們重要嗎?那是當然的了。民間有俗語“十聾九啞”,這是針對天生耳聾的孩子說的,因為聽不到聲音,所有就學不會說話了。那么人為什么要長兩只耳朵呢一只嘴巴呢?多聽少說唄。
讓我們行動起來,愛護自己的耳朵,多聽多學習,少說少閑扯,多做些實際工作吧。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