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煤礦 孟苗
初秋時節,朋友相約一同游歷嶧山,感受孔圣人“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別樣情懷。
一大早,我們驅車來到目的地。站在山腳下,回想起上次登臨嶧山已是在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了,不免些許感慨。也就在那時,嶧山的雄、奇、秀、美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再次和它相聚,那種故人重逢的親切之情油然而生。此時,淅淅瀝瀝的秋雨漸漸停歇,雖然天依舊陰沉沉的,但是已經拂去了前幾日的燥熱。涼爽潮濕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沁入心脾。山間那似云似霧似雨的水氣慢慢升騰,縈繞著蔥郁的大山,令人遐思無限。
沿著曲折迂回的羊腸山路,我們開始了與這座“天下第一奇山”的親密接觸。山間的空氣濕潤得仿佛可以擠出水來。小道邊的石榴樹碩果累累,壓彎了枝頭。野棗樹上密密麻麻地結滿了青青的小山棗,惹人憐愛。茂盛的構樹上掛滿了一個個紅紅的球狀果實,嬌艷欲滴。古樸的山間石階上偶爾鉆出幾只千足蟲、蟾蜍、野兔,一眨眼的功夫便不見了蹤跡。漫山的怪石形態各異、靈氣如生,令人震撼,嘆為觀止。無數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墨寶、碑碣石刻,又為它們積存了渾厚的文化瑰麗。在這里,海浪的手不知撫摸過多少年,風雨的手不知雕刻過多少年,造就了一個個靈秀又噙滿歲月滄桑的石質生命體,亦不知在哪一次滄海桑田的無情變遷中,被大自然的手灑落成石頭的瀑布,將這千姿百態的生命之石構筑成一個龐大的石之群體……一切都是那么純凈,那么純粹,那么自然。遠離了都市的喧囂浮華,有的只是自然的清新與恬適,置身其間,陶醉其中,躁動的心也會變得淡泊寧靜起來。
天空漸漸飄起了毛毛細雨,如絲如絨,若有若無地飄在頭上、臉上、身上,涼涼的,潤潤的,我們穿行在茂密的山林中,真切地感受著雨中嶧山的另類風情。聳立的山峰,峰峰奇絕,渾然天成,沒有絲毫的人工雕琢。參天的樹木枝繁葉茂,依山而上的密林里也是幽暗深邃,霧氣氤氳。沿途的嶙峋怪石似乎也變的溫婉嫵媚起來。在雨霧的浸潤下,山的色調更顯柔潤,更顯清揚,更顯靈秀。
漸漸地,雨絲密集起來,我們在臨近山頂的小亭子中歇腳。憑欄遠眺,山野一片迷離,好一幅中國水墨山水畫!遠峰若隱若現,飄逸疏放;近巒云煙繚繞,儀態萬千。是霧是煙,辨認不清,綠樹、青峰朦朦朧朧,幻如仙境。不禁使人入了畫,進了景,心旌搖蕩。耳邊,淅淅瀝瀝的雨聲似戀人纏綿的溫言軟語,多情地講述著那些或古或今的關于雨的記憶。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帶著這份愜意,當到我們爬到山頂時,雨已經越下越大,時急時緩。石階上的水洼里泛起數不清的漣漪,層層疊疊蕩漾開來。無數條雨的絲線,在天地編織成一張錯綜復雜的大網,混沌了整個世界。身后巍峨的山,遠處奔流的水,都被收進了這迷蒙的網中。置身雨的世界里,耳畔回蕩的是雨打樹葉的沙沙聲,是無數雨滴的落在石階上叮咚聲,是山澗溪流的奔流聲。草,綠得濃郁,樹,綠得濃郁,遠處的山峰也綠得濃郁。此時此刻,山的綠意與水的微漣交融一體,靜與動的完美結合在雨的世界里盡情詮釋。俯首而望, 只覺“山在云中走,云在山中飄”,滿目空蒙,恍若仙境,好一個天上人間!
恢復體力的我們沿著另一條小路下山,這邊“好看的”地方更多。空山寂寂,聽那雨聲,如歌滴落,宛若天籟。時而酣暢淋漓,如交響樂般澎湃恢弘激情張揚氣勢,震撼心扉;時而舒緩悱惻,似小夜曲般溫婉嬌柔,纏綿悠揚。這片森林仍然保持著原始的寧靜與古樸。兩邊茂密的灌木和遮天大樹把小路遮擋的嚴嚴實實。此時,眼中除了綠,還是綠,滿目的蒼綠!各色的野花在草叢、樹下、巖石的縫隙里隨處開放。偶爾草叢中一兩只野兔跳出來,就箭也似的不見了影跡。隨著步子的挪動,那些惟妙惟肖的怪石在雨霧里忽隱忽現。空氣中濃濃的泥土潮濕的清香,彌漫在零星的殘雨中,彌散在這沉積著厚厚落葉的山道上,彌漫在如絲的綠草中。天之水與山之水在這里融于一體,匯集成山澗的潺潺清流,或飛流直瀉,或細流緩緩,“嘩嘩”的水聲在亂石間流淌,或雄渾洪亮,或清翠歡暢,悅耳動聽,令人心曠神怡。!
雨漸漸小了。被大雨洗禮過的嶧山一塵不染,更加蒼翠。我們在山間的亂石上高一腳低一腳地走下了山。再次仰望這莽莽蒼蒼的青山,我們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了。雨中登嶧山,的確,不虛此行!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