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云煤礦籌建處 張大壯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倡導下,舉國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股節支熱潮,效果顯著。從餐桌上的“剩”文化、公務車的“奢”現象到行政、企事業單位的日常消損,都進行了要求和整頓。理所當然,杜絕浪費、厲行節約的口號也吹響了大江南北。
興許,有人會說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靠節約強大起來的,亦或節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有人會說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甚至會有人質疑節約風只是表面文章、雁過則無痕。那么,就有充分理由認為,這些人思想有些片面甚至膚淺。試問,中華民國五千年文明史,哪一個朝代不是殃于驕奢淫逸、肆意揮霍?到處修行宮、筑臺闕,導致國庫虧空、赤字繁衍,于是搜刮民財致使民間哀聲載道,最后走向滅亡也是勢之必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哪一個不是勤儉節約的好榜樣?據統計,周恩來總理的工資是400.80元,鄧穎超的工資347.50元。從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 元。周總理1976年1月份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半點遺產,僅剩兩個人共有的積蓄5100 元,其余的所有支出均獻給了黨、國家和人民。國家的好總理,人民的好公仆,周恩來當之無愧。古人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有多少企業無視節約、在鋪張浪費中走向衰亡?又有多少企業從點滴做起、在挖潛增效之路上邁向輝煌?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是胡錦濤主席“八榮八恥”中的一句話,目的就是倡導全民不忘人之根本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我們只有把企業、把國家當作自己的家庭一樣去愛戴,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去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個螺絲、一根扎帶,樹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識,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促國家日漸繁榮昌盛!
節約是一種意識,節約是一種品德,節約是一種文化,節約是一種力量,節約是一種情懷。
我賴企業生存,企業靠我發展,升到國家的高度也是亦然。當節約成為一種習慣,那么壯國興業、邦富民強就不會再是一紙空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