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煤礦 李開珍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是習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時期約束黨員干部思想和行為的一把戒尺,也是衡量黨員干部的一把新的標尺,是黨員干部早日實現“為民、務實、清廉”的強有力的催化劑。讀著他鞭辟入里的闡釋,領會著其中的深刻內涵,幾位黨員的形象在我心中也逐漸清晰起來,他們雖工作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能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做事的同時做人,在做人的同時做事。他們清正廉潔、勤奮務實,在工作中踐行著嚴與實。他們勤于學習,加強黨性修養,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他們用修身正己、用權為民、律己防變的精神和實際行動為黨旗增添了光彩。我雖不是一位黨員,但作為社會一名普通的公民和企業一名普通的職工,我也要把他們作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尺標桿,一面鏡子。
第一位黨員的故事是老公講給我的。他是老公村里的一名黨員,在六七十年代,負責給隊里的牲口收草,那時每個村莊的生產隊里要求村民每天要往隊里交一定數量的青草,來喂隊里的牲口,因為牲口是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村民們在炎熱的酷暑里,誰也不想多割草,所以就在草里做些手腳,那就是讓每棵草根上都帶著土。這位黨員為了不讓村民作弊,讓牲口吃到足量、干凈的草,他會把每家送過去的草掏出來,抖掉泥土再過秤,天天如此,不厭其煩。他的妻子和孩子想到天黑以后人少時再送草,好讓他給打個馬虎眼,帶點泥土、多算幾斤,他堅決不同意,他說:“你以后要在人最多的時候去送草,要親自把泥土抖干凈,因為別人都看著咱家呢。”那時,每個大隊倉庫里都保存著牲口的飼料和農作物的種子,在那個還沒有解決溫飽的年代里,人們還在嚼著草根樹皮、吃糠咽菜,糧食對人是最大的誘惑,所以一般人是不能拿倉庫鑰匙的,村里領導卻放心地把倉庫鑰匙交給他,讓他看管隊里的倉庫。在看菜園的餓得啃生茄子、看地的啃生玉米棒子的困難時期,他看管的倉庫卻沒出任何問題。因為他做事嚴肅認真、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經得住考驗,村民們都叫他“王黨員”,他的真名卻在村民們的心目中漸漸淡化了,以至于很多青年人不知道他的真名叫王德俊。
第二位黨員是我們西張村的一位老支書。在生產力還很低下的年代里,因為他年輕有文化,村民們把吃飽飯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選他當了村支書。他接任支書的前一年,村民每人每年才分到20斤小麥,能夠吃上白面饅頭成了村民的奢望。他在就職演講會上,告訴村民,只要你們跟我好好干,明年每人吃上60斤小麥。說干就干,他首先帶領村民積農雜肥,在村頭挖了個幾十平米的大糞坑,灌上水,割來青草,拾來爛柴,抬來臟土倒進去,發酵幾個月就是肥料。村民們每家的糞按筐和質量也計入公分,這大大激發了村民個人積肥的積極性。在種麥時,他首先買來最優良的品種,根據種粒的大小、地塊的肥沃、貧瘠和節氣確定下種的數量,在田間管理上他不讓一棵草與麥子爭營養。由于滲透了科學種田的理念和田間管理上的到位,這一年,村民們分到了80斤小麥。這大大振奮了人心,鼓舞了村民的干勁,在他任支書的第二個年頭,村民每人又分到了120斤小麥。秋季為了讓村民抓住有利時機曬出雪白的地瓜干,他會連夜將刨出來的地瓜按戶分好,他的眼睛高度近視加閃光,夜里看秤星更是困難,但他能用一夜的時間,一桿大稱,一支手電筒、幾位助手圓滿完成這項工作。冬天,他就和村里的其他同志一起做賬、造工資分配方案。為做好這項工作,他練就了一手打算盤的絕活,算賬時,別人給他念數字,別人念多快,他就能打多快,且準確無誤。為了節省隊里的開支,它把辦公室安在自己的家里,因為家里生著火爐,暖和,又有茶水。到了吃飯時間,他們沒有美味佳肴,沒有高舉酒杯,他們各自回家喝自家的地瓜湯。他為了讓村民吃飽飯吃好飯,曾經和村民一起甩開膀子干,他的后背上,至今留著一個瘡疤,那是當年帶領村民挖臺田溝(排澇用)被烈日曬出了瘡,手術后留下的。這位村支書是我的父親,我能從他身上看到電視劇中焦裕祿的身影。作為一名村干部,他還熱心為群眾服務,鄰居之間有了糾紛,他要去調解;大家庭分成小家庭,他會給他們把家分公平;對國家對村里有功德的人去世了,他會為他們寫追悼詞;村里有喝酒罵街的,他會苦口婆心地教化他們。那時的父親不像官,倒像全村人的公仆。作為黨員,他嚴于自律,公家的東西分毫不沾。那時的我剛上二三年級,為了省錢,我們用的墨水,是三分錢買來的墨水片泡的,寫字洇本子,寫出的字都像長了汗毛,我們請求父親把他們造方案時剩的半瓶墨水留下,他卻說那是隊里的東西,要拿回隊里去,我們死磨硬纏,他始終沒有給我們留下那半瓶墨水。
最后要介紹的這位黨員是我們的領導夏站長。自打2013年12月分來到充填站,他只有一門心思,那就是如何腳踏實地地干好本職工作,讓領導放心,讓職工滿意。為了盡快熟悉工作,他兩天兩夜回一次家,眼睛熬得布滿了血絲。工作剛熟悉了些,又趕上高層的領導來檢查,時間緊,任務重,他吃住在充填站,連續幾天不能回家,在刺骨的寒風里帶領職工噴漆、刷墻、搞裝修,急用的東西他親自開自己的車去買。他在班前會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大發過雷霆,但他的每句話都能擲地有聲,聲聲入耳,安排工作能夠具體到每臺機器的螺絲釘。為充分發揚民主,營造和諧,促進工作,他在每人每天都要去的廁所旁設立意見建議箱,并定期查看。他出的招,每招都是實招,做的事,件件是實事,件件是有利于企業和職工的好事。為嚴明紀律,保障生產,他向紀律松懈亮劍,每天上班的職工要簽到,下班的職工要到會議室統一簽退,遲到早退要扣分,中途有要事離開算休班。制定的獎罰制度嚴格落實,公平公正。為保障生產效益,他向節約降耗亮劍。他和充填站幾位領導共同探討,根據兩個充填面的不同情況科學調節用料配比的,每年為礦節約100多萬元;為節約用電,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兩次改變管路清洗方式,每月可節約一萬多度電;他帶領干部職工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從多年清除出去的垃圾中和充填站院外的蓄水坑中回收細沙一萬多噸,節約資金幾十萬元。
為使充填站有良好形象,保證職工身心健康,他向現場安全文明生產亮劍。沙場與工業廣場之間無間隔,他和干部職工自制護欄筑攔車防水壩,解決泥水橫流,車輛無序行駛的問題;他和干部職工對沙倉進行了技術改造,解決了沙倉漏水漏砂及鋼管隨時可能掉落傷人的隱患。他是一位70后,在處處充滿誘惑的新時代里,照樣能夠處處以一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讓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超越雷池的邊緣。有時他值班不能回來吃飯,讓別人給他捎頓早點,他會把錢及時結算清楚,絕不沾下屬一分一毫。在今年的體育運動會中,他親自給拔河的隊員加油鼓勁,當拔河隊得到了冠軍,運動員們邀他一起去舉杯慶賀時,他卻婉言拒絕,騎著他的自行車,頂著烈日又回到了北充填站。
以上幾位黨員的形象,如一座座燈塔指引著航向,如一枚枚黨徽散發著光芒,如一面面鮮艷的旗子,在我心中永遠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