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央電視臺曾連續播放過一則關于澳柯瑪冰柜的廣告,廣告詞就是這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時感覺這句話有點繞口令,細細品來,其中大有一番寓意。“最”代表是極限,“更”則代表是不斷超越、提升。這句話展現出了一種永不放棄的追求進取精神。
放眼望去,我們的煤礦發展亦是如此。2012年—2016年,水深火熱的四年間,帶給煤炭企業巨大的沖擊和創傷,一些小型煤礦企業經受不住打擊和煎熬,紛紛破產,關門歇業。熬的住出眾,熬不住出局,危機中蘊藏著生機。
很幸運,我們熬下來了,我們的集團領導沒有抱殘守缺,墨守成規,而是在煤炭發展的道路上殫精竭慮、超前謀劃、未雨綢繆,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追求卓越、不斷地日臻完善,不斷地戰勝困難。”集團總經理張廣宇曾講過:“市場不相信眼淚,更不同情弱者。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要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就要進行脫胎換骨式的企業再造”。四年來的改革巨變,拯救了企業發展的命運,激活了企業的內生動力,廣大干部職工在加快改革的步伐中,抱團取暖、團結奮進,砥礪前行,步調一致,越行越穩健,思想認識也從茫然失措,繼而轉向自信、自強、樂觀向上。
2016年,國家陸續出臺政策加快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隨著今年上半年 276個工作日減量生產等政策有效執行,煤炭價格呈現階段性上漲,2016年上半年,集團營銷分公司煤價上漲的捷報頻傳,各權屬企業單位運銷分部的煤價也陸續上漲,喜訊的傳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在高溫酷暑下奮斗的全體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激發了大家愛崗敬業,風雨同舟的戰斗活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偶爾的驚喜,我們絕不能盲目樂觀,放松警惕,而是要緊緊地把握好市場脈搏,居安思危,想盡千方百計迎合市場的需求,外拓市場,內挖潛能,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才能在風云涌動的煤海中勇立潮頭揚遠帆。
煤礦只有開采出質量好、品質優、熱量高等多種符合客戶需要的煤炭,是煤礦創新發展,延續生產的最根本的有效路徑。為此,集團領導多次下訪各權屬企業,深入一線實地調研查看煤炭開采,一線生產是產品的源頭,把握控制好源頭,整個產品的生產流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化生產布局,控制好源頭生產,再根據客戶需求,篩洗出符合要求的煤質,這一整套煤炭生產流程,也是全體干部職工努力工作的過程,他們每天都在辛苦的工作,產好煤,多出煤,技術上精益求精,品質上追求卓越,發展的道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煤炭生產是創收利潤的基礎,內部體制改革,節支降耗,挖潛增效,也是增收利潤的另一途徑。內部體制改革,迎來了三項制度改革的顯著效果,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精簡下的人員充實到后勤保障隊伍之中,減少勞務派遣人員,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實現減員增效,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做好后勤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衣食住行,不僅面面俱到,更在于服務質量的提高,服務水平的提升。食堂每天想著烹制花樣不同的飯食,滿足職工的飲食需求;保潔服務想著如何高質量、高效率、高標準地完成清潔工作,達到清潔無污垢、無死角等;澡堂服務要保證水溫適宜,地面清潔、無積水、無異味等;洗衣房微笑服務,保證職工有干凈、整潔的工作服拿在手里,穿在身上。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所指后勤保障要有超前的服務意識,思考要先人一步,行動要快人一步,服務要超人一步,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做細、抓落實、重過程、求實效。每個人都要盡職盡責的完善工作標準,不斷提升能力,做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人做事都要堅守這種精神品格,產品和人品一樣重要,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跑馬,易放難收。只有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不斷地追求、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超越自己,才能與時俱進,才能領先于市場前沿,才能創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成就。
霄云煤礦 鐘冬梅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