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要跑一次馬拉松”。但就我而言,“馬拉松”三個字早在一年前好像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在那一天,2016年11月13日,我卻真的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半馬),實現了人生中的又一個夢想。
也許是為了讓自己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更具紀念意義,我選擇了在家門口舉行的太馬(太白湖半程馬拉松),早在8月上旬的時候就已經通過網絡報上了名,雖然喜歡上跑步已經有兩三年時間了,但從沒有參加馬拉松的想法,都是隨心所欲地去跑,沒記過時、沒掐過速,似乎從報上名的那天起,跑步就多了一份動力和責任,開始學著更專業的去對待跑步這件事情,我給自己制定訓練計劃,從5公里到8公里,再到10公里、15公里,不斷增加一次性跑量,不斷調整自己的配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雖然是第一次跑馬拉松,可我知道跑馬拉松不在于快慢,在于平安完賽,在于總結自己。我又是一個認真和執著的人,既然把愛好發展到了比賽,就一定要認真對待,我儼然從一個跑步的業余選手走上了一個專業隊員的道路。
通過近三個月的“夜跑備戰”,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前跑10公里以上會肌肉酸痛,呼吸困難,現在一次性跑10公里以上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順暢,看來,跑步如同生活,凡事只要認真對待就會有收獲。
雖然做了一些跑前的準備,但踏上馬拉松的賽道時,在眾人的雀躍歡呼聲中,我還是興奮伴著緊張,在懵懂和緊張中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半程的距離是21.0975公里,是一個較長距離的奔跑,大家都有意在前期放慢速度,保存體力,我也嚴格按自己跑前計劃的配速(630,即6分30秒/公里),穩定地在人群中向前奔跑,可以說前五公里,選手們的表情大多是輕松而愉快的,還有擺著各種POSS照相的,跑在人群中的我突然覺得和大家一起跑步很興奮,雖然跑步有兩三年的時間了,卻很少挑戰過這么遠的距離,所以在興奮之余還是對自己有幾分擔心。我在跑前已經給自己定了原則,如非特殊情況,一定要跑到終點,中間不能走、不能停。雖然一切都是未知,但堅持跑到終點的信念會一直鼓勵著我。
五公里后選手們慢慢拉開距離,我在五公里后按照計劃開始慢慢提速,此時會超過一些選手,也有選手會超過我,從我身邊跑過一位約60開外的大叔,對我打了一個勝利的手勢,并喊了一聲“加油”,對我真的是莫大的鼓舞。我能感覺到跑友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默契,因為大家都在奔向同一個目標。順利到達10公里標識牌,時間是1小時03分,比預期的還要快些,賽程過半,此時的我已是大汗淋漓,但沒覺得很疲憊,心中還不免有些竊喜,在能量補充站點喝了一點水,繼續向前奔跑。雖不很疲憊,但已不能維持剛才的速度,明顯能感覺到配速在下降,此時我在心里鼓勵自己“堅持,一定要堅持”。堅持到了15公里的標識牌,此時我的兩條腿已經發沉,和大腦發出的指令有些不配合了,陸續看到有些選手,開始走走停停,他們的停下來,沒有給我帶來超過他們的興奮,反而打消了我的幾分意志,真想停下來和他們一起走,但一想到我給自己定下的原則不能違背,一想到還有6公里的距離,似乎又給了雙腿莫大的支持和鼓勵,此時身體是脆弱的,但意志一定要堅強。
跑步如同人生,不能回望,只能努力前行,一定要跑到終點。我大腦里已經沒有“配速”這個概念了,有的只是“跑,跑,跑,別停下”。此時才真正體會跑步是肉體的磨練、毅力的堅持。就這樣堅持著、堅持著,到了大概有十八公里的時候,我的膝蓋開始疼,慢下來調整一下,還是疼,該來的還是來了,前期準備時右膝蓋傷過,接下來的每一步好像都是硬撐,幾乎到了意志的極限,此時我想起日本作家、跑步達人村上春樹在跑馬拉松時,曾把自己想象成一臺純粹的機器,什么也無需感覺,唯有向前奔跑。此時我也試著不去想膝蓋的疼痛,機械地左右腿交替前行,心里默念“我是機器,我是機器……”也許是注意力的轉移,也許是剛才場外一個小女孩兒沖我喊“阿姨加油”給了我鼓勵,好像真沒那么痛了,我繼續跑,沒有停下來,只是速度慢了,此時速度已經沒那么重要。
抬眼望去,前面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我意識到,快到終點了,應該還有不到一公里的距離,此時我才知道人的意志有多么偉大,我不知道疲憊不堪的身體從哪里來了力量,朝著我的目標也是大家的目標,開始加速奔跑,可能我知道如果跑到終點自己還有余力,那我會后悔的。勝利的彩紅門已經在眼前。此時我要慶幸的是,累的有點發暈的自己竟然沒忘記調整跑姿和表情,因為,我聽說終點有拍照留念的,就這樣,我跑過了終點,我不知我的影像是否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我知道,我成功完賽了!我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
跑完馬拉松的那幾天,不斷有親人和朋友打來關心慰問的電話,多數的慰問又都伴著疑問:“你都這個年紀了,怎么會有這愛好?這么枯橾的運動,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難道真像他們說的,跑步如同吸毒,你上癮了……”我開玩笑跟他們說“是的,跑上癮了”。也許只有參加過馬拉松的人才知道跑步途中的酸甜苦辣。跑步真的需要奔跑的激情、堅韌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人生何不如此?
此時我不由想起我們煤炭行業的前期煎熬,由于煤價觸底式的下跌,身邊好多的煤礦關停,職工失業,我們集團也幾乎到了工資無法下發的困境,可如今我們熬過來了。作為企業的一員,我深知我們的“熬”,可不是面對困難死撐著,那是一個個應對的措施和辦法,那是一次次成本的再控制,那是安全生產水平的再提高,那是經營管理的再升級……在“熬”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不容易,但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相信,我們已經有了下一個冬天的御寒衣,再寒冷的冬天我們都能“熬”過去!人生中的一切事情,其實都和跑步一樣,只要堅持,只要迎難而上,就沒有不可能。如果人生都能保持跑步的勢態,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是與眾不同的人生。
■ 安居煤礦 張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