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雞飛狗跳都有人看熱鬧的年代,過年給人的強烈誘惑是可想而知的,從嬉笑打鬧的孩童嘴里唱出的民謠就能聽出一二來:“新年到,新年到,閨女要花,兒要炮”;“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喝過了臘八粥,村里漸漸就有了忙年的氣氛,我的母親也開始操持過年用的東西。先是淘洗了幾十斤的麥子,曬干后去軋面,那時村里只有一個軋面房,一萬多人的大村子,去晚了不知挨到什么時候。母親常說:“一快三光,一慢三慌”,所以每年母親都及早做好過年的準備。
軋完面還要用石磨磨糊子。用石磨要先給磨主人打招呼,如果在你之前主人已答應了別人,就得等人家磨完了再磨。磨糊子的活很慢,轉幾圈才能往磨眼里加半勺糧食,幾十斤糧食起早貪黑要磨一整天。過年不比往常,要烙很多的煎餅,想圖個年年有余的彩頭,夠吃過元宵節才算是有余。因為烙的煎餅太多,有時長了黑毛白毛,也舍不得扔,拍拍打打,或熱鍋里溜溜照樣吃。那時人的抵抗力強,也沒見誰吃了生病什么的。
趕集上店,買東買西,一連串的活兒,一個接一個的忙,不覺就到了小年。
過小年吃餃子,送灶王爺上天。用兩截蘿卜當底座,各插上一支筷子做腿,糊上請來的灶王爺夫妻倆的畫像,畫像兩側寫著:寶馬踏云路香車迎月仙,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鋪一張紅紙在廚房的灶臺上,擺上自家蒸的棗糕或用地瓜熬制的糖糕(據說是為了糊住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到天上亂說),敬上酒茶,點燃香燭,這時母親照例要磕三個響頭。頭嗑得響,心才叫真。灶王爺受了貢品香火,吃了人家的嘴短,到了天上只能說好話,求吉祥了。
到了臘月二十四,是掃屋子的日子。用竹竿綁個笤帚,掃床底旮旯,掃墻的四壁,掃屋頂的蛛網陳灰,據說能掃走一年的晦氣。屋里清掃完了就清理院子里的豬鴨雞圈,一筐一筐運到大門外的空地上,堆成個饅頭型,再用水活一些泥巴,將糞堆整個封閉起來。一是怕臭氣外泄影響過年,再一個這樣能使其盡快發酵,開春種地時好用。這些臟活累活都是哥哥干,我也跟屁蟲似的跟著瞎忙活,忙沒幫上,卻弄的一臉灰土,像個小花貓。
記得那年臘月二十六,我家殺了一頭豬。當然,殺之前都是有人算好份子的:張家三斤,李家二斤,三下五去二,很快就分完了,我家只剩點頭蹄下水。雖然如此,這也是我記憶中的一個肥年了。讓我最難忘的是哥用豬尿泡給我吹了個氣球,我提溜著到處去炫耀,一群孩子圍著我的腚后轉,讓我威風了好一陣子。
殺完豬,母親便忙著發面蒸饅頭,饅頭上用“洋紅”點上鮮艷的圓點子,這是敬老天用的。過了年初五,送天老爺走了之后,裂了縫的硬饅頭才輪到我們吃。蒸完饅頭,母親就忙著炸菜。炸一些蘿卜丸子,山藥豆子,土豆條子,豆腐塊子,我饞的咽著口水圍著灶臺轉,偶爾給我一個丸子或一塊豆腐,趕緊吃到嘴里去,舌頭燙的麻麻的,沒顧上品滋味就下了肚。
到了年二十八九,過年的東西基本上就備齊了。這時候該寫春聯了。每年這個時候父親最忙,鄉里鄉親不舍得花錢買春聯的,都陪著笑臉來求父親寫,父親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對聯的內容清一色的毛澤東詩詞:“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還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什么的。
過新年,窗欞紙也要貼新的。講究的人家花七分錢買兩張“光廉紙”(一米見方,薄的可透過光亮),普通人家,找幾張報紙糊上遮擋風寒。只要不花錢,屋子里光線暗點也不計較。我母親的手靈巧,這時總是剪幾幅“春”字或幾朵彩色的花貼在窗子上,屋子里一霎間就變得喜氣洋洋了。
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終于盼來了除夕。除夕上午貼春聯自然是我最興奮的時刻,因為貼春聯時我能放一整掛的炮仗。那時家里沒錢,買的鞭炮少,平時只能一個一個摘下單個放,不過癮。
按習俗除夕中午吃“金絲纏元寶”(餃子和面條混在一起下)。餃子里有母親偷偷包的硬幣,如果誰吃到了小臉會激動的通紅,因為有說道,吃到錢的有福。
晚上吃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頓飯最豐盛,平日舍不得吃的或吃不起的雞魚肉蛋全上了桌,吃的那叫一個開心,一個暢快,一個過癮!吃完年夜飯我們像小燕一樣圍坐在母親身邊,因為這個時候是母親發壓歲錢的時候,雖然只有幾毛錢,但那個開心勁兒是無法形容的。
也許是為了守夜的緣故吧,我們這里風俗獨特,上貢敬神的貢品要到除夕夜零點的前一刻才能擺放。五色干果(蓮子棗子花生菱角柿餅等,那時冬季沒有新鮮的水果。),五色甜果(五種油炸的甜面食),雞和魚是不能缺席的,寓意吉祥有余。所以貢不起雞和魚的人家,用面也要捏成雞和魚的模樣,蒸熟了擺在貢桌上,美其名曰,心到神知。然后點上一對紅色蠟燭,敬上燒酒,斟上熱茶,專等零點到來的那一刻焚香磕頭。
零點剛到,我搶先燃響了鞭炮,在爆豆般炸開的炮聲里,母親跪在貢桌前向“五福”(福祿壽喜財)等神祈禱,求諸神保佑我們家順利安康!我放完了炮也裝模作樣的跪在母親身后,東倒西歪的磕頭許愿,滑稽的樣子惹得哥哥姐姐不停的笑。
那時過年真是太熱鬧了,有好吃的,有母親給的壓歲錢,有父親買的鞭炮,有大人們平日不常見的笑臉,還有大街小巷上一聲聲彼此熱情的祝福。
這就是六十年代末,我童年記憶中的過年。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