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領,開啟濟礦集團發展的新篇章
——集團公司學習型企業強化培訓心得
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煤炭行業經歷兩次大的波折。第一次,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煤炭市場跌入低谷,正好又趕上重修鄒濟公路,煤炭運銷艱難,企業效益下滑。記憶深刻的是,1999年7月份才發放4月份工資,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第二次,2012年,煤炭行業從黃金十年期沒有征兆地進入低迷期、煎熬期,而且持續時間之久,波及范圍之廣是空前的,可以說是對煤炭行業的一次災難性的打擊。然而,濟礦集團,一個地方煤礦集團,規模算不上大,實力算不上強,卻能在困境中逆勢發展,一枝獨秀,靠的是什么?細細地思考,最重要的還是靠企業文化凝聚的精神力量、靠企業文化凝聚的智慧力量。
文化底蘊是濟礦的魂。濟礦集團的前身--濟寧市落陵煤礦,1970年建礦,技術落后,設備落后,幾度面臨下馬的窘境,但正是靠“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致遠”落陵精神的支撐、靠落陵精神文化凝聚力量的支撐,才使落陵煤礦這個地方小礦創造了建設運河大礦的奇跡,而后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使濟礦集團逐步走向今天的輝煌。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這是濟礦集團近幾年發展的真實寫照。2012年至2016年,四年之間,可能是濟礦集團成立以來遭遇困難最大、最受煎熬的時期,四年之間,許許多多大型煤企紛紛倒閉破產,工人失業下崗,而濟礦集團卻巍然挺立。單從表面看是集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改革舉措,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因為濟礦人鑄成的濟礦精神、濟礦魂的支撐。濟礦集團有一班有膽略、有正氣、有責任、敢擔當的領導集體,這個領導集體靠氣質、靠能力、靠擔當精神凝聚的人格魅力、凝聚的精神力量才是真正戰勝一切困難的致勝“法寶”。
有人愿意跟隨你赴湯蹈火、有人愿意跟隨你出生入死,有人愿意跟隨你風雨同舟、有人愿意跟隨你榮辱與共,這就是精神文化的力量、這就是精神文化的魅力。在這種精神文化的感召下,凝聚起來的隊伍,肯定是一支吃苦耐勞、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是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隊伍。在戰爭年代,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隊伍是這樣的隊伍,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裝備、武器精良的蔣介石800萬大軍,取得了全國的偉大勝利;在今天的濟寧轄區煤炭行業,濟礦領路人帶領的隊伍也是一支這樣的隊伍,這支隊伍攻堅克難,拼搏奉獻,取得了一個個驕人的業績。
“511”戰略規劃凝聚人心。隨著山東轄區、濟寧轄區煤炭資源的減少,隨著濟礦集團幾對礦井資源的逐步枯竭,許多人可能質疑濟礦集團未來的路在何方?在你擔心疑慮之時,集團領導已經未雨綢繆,高瞻遠矚,超前布局了“511” 發展戰略規劃。特別是梁山物流園區的建設,更是拉開了集團公司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幕,最近又收編了三對退危礦井,增加資源儲量8000萬噸,為集團公司增添了發展動力。這是就萬名職工的希望所在、前途所在,有希望、有奔頭就有凝聚力、號召力,這是集團公司精神文化的榮耀和勝利。
集團公司顯然意識到培育先進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總經理張廣宇在多個場合強調,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分精神一分財,沒有精神財不來。精神力量是戰勝一切困難,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樣,一個沒有文化底蘊、沒有學習力的企業肯定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企業。集團公司開啟學習型企業強化培訓,無疑是培育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增強歸屬感、責任感、榮譽感,增強感恩意識、大局意識、紀律意識的有效途徑。從而為打造一支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的干部職工隊伍,打造一支欲摧彌堅、士氣高昂、永不低頭的干部職工隊伍,打造一支絕對服從、感恩效忠、配合協作的干部職工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有了這樣的隊伍,就沒有越不過去的“火焰山”,有了這樣的隊伍;就可以戰勝任何困難,無往而不勝;有了這樣的隊伍,也就開啟了集團公司發展的新篇章。這也許就是集團公司領導倡導企業文化建設、強化學習培訓、提升員工整體素質的良苦用心所在吧。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