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上班八年多來,在濟礦集團這個“大家庭”里,我慢慢被身邊的普通職工感動著,我越來越感受到我們的煤礦工人是那么地可敬、可愛。
前段時間,讀了幾篇老一輩人講述落陵的故事,讓我想象到幾十年前落陵煤礦采高不足
他們有困難面前身先士卒的一線工區區長。2016年四季度集團公司霄云煤礦1311工作面進入變薄區。面對艱苦的生產條件綜采一區區長總是第一個沖在生產第一線,遇到復雜情況他勇挑重擔、親自動手,為職工言傳身教,在井下連續待上十幾、二十小時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帶領下大伙一起進行生產勞動,每天干得汗流浹背、塵灰滿面,但從不叫一聲苦、有一聲怨。經過努力,1311工作面工程質量標準有了質的飛躍,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切實保障了工人的生產安全。“有他在工作面,我們就放心!”該工區職工無不感慨的說。
有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績的普通職工。皮帶工區一名維修工,他沒有魁梧的身軀,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恰恰用自己的平凡感染了身邊每一個員工,每當看到他辛勤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揮灑著自己的汗水的時候,極大鼓舞了身邊每個人的士氣。他也是一個很謙遜的人,他言語之間很少提及有關于成績、名次的字眼,每當有人夸贊他技術好時,他總是憨厚一笑,說“我離前邊的人還差得遠哩!”但從平淡堅定的語氣和質樸簡練的話語里,能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他對班組的熱愛,他對工作的責任和對企業的赤心。像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工人身邊隨處所見,正如一名勞模說的一樣:我們煤礦工人都身處同樣的環境、流著同樣的汗水,我們都是勞模的典范,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再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就是最近幾天,霄云煤礦1312工作面回撤現場條件特別困難,綜采二區臨危受命主動擔當起回撤的任務。有一天的夜班我下井跟班,當我走進工作面的時候,工人們已經開始熱火朝天的干起活來,他們各有分工、配合默契、井然有序的忙碌著,工區區長在一旁大聲指揮,其中一個工人動作稍慢就被區長訓了幾句。聽一個工人說他早班就下井了,但是看著精神頭還是很足。沒過多久所有工人的身上臉上就已經被煤塵染黑了,等到班中放炮的時候,工人們都躲到安全區域吃起飯來,區長和工人們拉起家常,還開了剛才被訓工人的玩笑,好像沒有剛才的事情一樣,大家都咧開嘴哈哈大笑,漆黑的臉龐露出一排排的牙齒,我當時覺得這是世界上最淳樸、最真實的笑容了。放炮后15分鐘,區長第一個沖進現場檢查安全情況,確認安全后一聲哨響,吃完飯的工人拿起工具立馬起身,沒吃完的胡亂的把剩下的飯塞進嘴里轉身就進了工作面,這讓我想起了戰爭時期解放軍戰士吹起沖鋒號的情景,工人們不甘落后沖進工作的最前線。看到地上還有沒吃完的飯,我知道這15分鐘是他們這個班唯一可以休息和吃飯的時間,再干下去就到下班了。
煤礦給人的印象可能就是黑黑的煤、黑黑的人,過去煤礦工人被人稱作“煤黑子” ,給人的印象可能只會下井挖煤維持生活。可實際生活中不是這樣,工人們大都開上了私家車,休班時和家人一起出去轉轉是常有的事,礦上職工活動中心、籃球場等設施也都齊全,不少工人下班后前來娛樂。職工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質在逐步提高,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濟濟一堂,老職工們也不甘落后,積極參加礦組織的各種學習和培訓,高科技的新設備操作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煤炭企業的高層管理不是想象中的煤老板暴發戶得的樣子,而是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雄韜偉略的企業家。正是這些煤礦人團結奮進,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煤礦企業才會逐漸發展壯大。還是以我所在的濟礦集團作為例子,集團公司從幾十年前年產21萬噸的落陵煤礦發展到現在“五個園區、一個中心、一個基地”的產業布局,不但煤礦企業增加到了10個,還發展了梁山物流、煤焦化、煤電化、機電產業、機械維修、醫養結合現在教育培訓基地等非煤產業,而這期間煤炭行業經歷兩次大的波折,企業沒有被摧垮反而逐漸發展壯大。年終總結大會的時候,職工提案大部分都是圍繞企業發展的,這說明煤礦工人不只是為了自己而埋頭苦干,更是學會了抬頭看路為企業獻策獻計。特別是在經歷了煤炭低迷期后,工人們更加認識到要與企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
煤礦工人一直傳承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精神。他們是當代煤海戰場上一支吃苦耐勞、敢打硬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優良隊伍;是一干博學多才、精明強干、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杰出人才;是一個感恩懷德、團結奮進、眾志成城、無私奉獻的優秀團體,所以我覺得煤礦工人是當代最可愛的人。借用作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