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調度會上,金源煤礦負責人林衛國在談到人才培養時,曾經說:“我們一定要扭轉人才的需求理念。以前是需要什么人張嘴就跟集團要,這種觀念是不適合目前的企業狀況的,必須要轉變,我們應該是缺什么樣的人才,就自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
其實這句話,也是金源煤礦接管后人才培養的總結。在接管伊始,各個區隊就緊鑼密鼓的開展了各種培訓活動。洗煤廠當初配置了81人,原監獄分流、佛都分流人員就有60人之多,這些人員都沒有從事過煤礦的生產活動,另外的21人雖然是集團公司內部各個企業支援金源煤礦建設的人員,但僅有不到10人從事過洗煤廠工作。依靠當時的人員素質及技能水平是沒有辦法完成洗煤任務的,針對這種情況,礦班子研究后,決定把洗煤廠所有人員送到和金源洗煤工藝相近的安居煤礦學習。
通過半個多月的學習,這些人員對于洗煤工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還不足以獨立頂崗作業。礦上就把所有人員編成一個班生產,邊干邊培訓,一個熟練工帶3-4個徒弟。通過持續地精準培訓學習,這些職工目前不僅勝任了洗煤工作,而且洗煤技藝越來越出色,在9月初,竟然將洗矸全洗成了白色,要知道以往洗出的矸石都是黑乎乎的呀!也創出了洗矸發熱量整個集團公司的新低,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凈”。
其他各個單位,也是根據崗位工作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努力提高職工的工作技能。有送去集團內部企業培訓的,也有和廠家聯系去廠家培訓的,也有在礦機修車間組織統一培訓的。
人才的培養,激勵措施必須要跟上,否則,就不會有良好培訓效果。在6月中旬金源煤礦就下發了全員強化培訓文件,把工資總額的10%作為培訓考核工資。并大力開展了評先樹優活動,已經評出十大最美師傅、十大善學員工等。這一系列的激勵措施,激發了職工愛學善學的積極性,在全礦營造了積極學習的氛圍,加速了人才成長進程。
人才,只能是缺什么去培養什么,外求于人的人才需求觀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集團公司的發展,俗話說得好:自己的耙子上柴火,只有自己發掘人才,自己鍛煉人才,自己培養人才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并促進人才和企業共同成長。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