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過年
天氣逐漸變暖,臘月十九就立春了,春的跡象愈發的按捺不住,突如其來的一場雪,似乎還在留戀著什么,讓人在潔白的世界里,想起過年的美好回憶。
弟弟在北京工作,父母隨他也在北京生活,在老家的我們則成了他們時常的牽掛,早早要我們去北京過年,有親人的團聚,在哪過年都是甜蜜的。和諧號高鐵取代了原有的火車,已沒有了“況且況且”的聲響,車窗外麥苗的點點綠意在積雪中一閃而過,飛馳的速度里更感覺時間的珍貴。
母親端上早已準備好的飯菜,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嘗著、談論著,此時的父母應該是最幸福的。母親切菜的刀法還是和以前一樣,就連做菜的味道都沒有變,這滋味并沒有隨著地點而改變,是我記憶中抹不去的濃濃香味。小侄女用地道的北京話和女兒交流著,在她們眼中北京到濟寧老家的距離或許很近,就像隔壁的鄰居。鞭炮聲越來越密集了,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孩子們嬉鬧著,外面煙花盛開,裝點著首都的夜空,赤橙黃綠青藍紫,盡顯色彩的炫麗。新年到了,想給自己說點什么,要是腳踏實地的走過每一步,用不著多說什么,堅持住那份踏實的感覺,勝過任何豪言壯語,這份從容是在一天天日子中積攢而來的。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人來人往,坐地鐵出行快捷又低碳,帶孩子先到清華、北大校園看一看。清華校園內的毛白楊高大挺拔,玉蘭露出毛茸茸的花苞,喜鵲飛來飛去,再往里走就到了荷塘月色亭,有作家朱自清手書的“荷塘月色”幾個字,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描繪就是這片迷人的地方,盡管這個時候來,依然感知到作者筆下的意境,體會他的內心。從北大古樸典雅的大門進去,途經狀元橋,遠遠的就看到久負盛名的博雅塔,走在未名湖畔,欣賞著湖面上溜冰者的舞姿,一位老大爺正在前方撿拾游人扔下的垃圾,他向女兒問道:“小朋友,扎耳朵眼了嗎?”女兒說:“沒有”,并叮囑她長大了不要扎,老大爺有條理地說出了扎耳朵眼的種種害處,我看著他樸素干凈的衣著,應該是一個有知識的人,在大年初一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改變著。我目送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
有人說潘家園古玩市場像一個博物館,在這里感受文化,觸摸歷史;而798藝術區里則是富有特色的展示和創作,享受藝術的熏陶。從古代到現代,穿越歷史,洗滌心靈,放飛夢想。北京絲絲的冷風里,飄來陣陣歌聲:“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我在這里尋找,在這里失去,北京,北京……”紅墻古樹下一位街頭藝人忘情地唱著,一個老外手拿相機好奇地拍著,他眼中的京韻文化不知是怎樣的。看到老外笨拙又膽怯地放鞭炮的樣子,逗的我們大笑。過年的氣氛彌漫著整個北京城,迎春的楹聯飄過墨香,大紅燈籠映照出吉祥,趕一場廟會,聽一段相聲或看一場京戲,感受積淀多年的皇城底蘊。
天壇有祭天祈福的表演,恭王府里人們爭相沾一沾福氣,其實福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小區里的溫馨提示:“小心結冰路滑,請您外出時注意安全”,這就是福;地鐵里的拉手上寫滿了溫暖話語也是福……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